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  
【摘要】:正 本文介绍了油气藏盖层岩石的粒度分布测定方法,包括粒度测试技术的现状、盖层岩石粒度测试的重要性、样品制备、测试结果及参数评价等。泥岩和粉砂岩粒度测试的样品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颗粒的解散,颗粒解散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析数据的准确。本文同时对激光法粒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Ю.Γ.Зорина;李寿田;;太平洋活动带西部裂谷型构造的含油气性[J];海洋石油;1991年01期
2 李德生;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田分布规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1年01期
3 刘玉华;王祥;;含油气盆地超压背景下油气成藏条件述评[J];断块油气田;2011年01期
4 符勇,姜振泉;论含油气盆地流体系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5期
5 罗志立;中国地质构造背景的特殊性对油气勘探产生的影响[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1期
6 赵振宇;周瑶琪;马晓鸣;冀国盛;;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2期
7 李晓斌;陶明信;王作栋;史宝光;李中平;;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反转研究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5期
8 李振生;刘德良;陶士振;;顺层断层对原岩层封闭能力的增强作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李明诚;马成华;胡国艺;单秀琴;;油气藏的年龄[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6期
10 吴红松;;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长2油层组研究意义[J];河南化工;2010年08期
11 李金锋;庞博文;孙成才;;反转构造及其油气聚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12 王宇;;湖泊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5期
13 严新新,李辉,肖平;含盐钻井液中粘土粒度分布研究[J];油田化学;1997年02期
14 黄建东,洪华生,郑天凌,郑逢中,洪丽玉,鄢庆批,彭兴跃;厦门大学海滨沙滩动力沉积环境特征(Ⅱ.沉积物粒度特征)[J];福建环境;1999年03期
15 倪化勇;刘希林;;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3期
16 朱丽东;叶玮;周尚哲;李风全;杨立辉;沈叶琴;;金衢盆地第四纪红土沉积粒度组成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4期
17 申慧彦;李世杰;于守兵;姚书春;;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记录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7年04期
18 马蕾;彭昌盛;范超;徐兴永;于洪军;;水化学性质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9 黄建东,洪华生;厦门港湾悬浮物粒度特征初探[J];海洋通报;1995年06期
20 刘万洙,刘招君,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特征[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赵克斌;;中石化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3 陈建文;厉玉乐;孙德君;闫同生;;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李忠;;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系统与储层预测基础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朱夏;;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9)[C];1984年
6 杨锡彬;蒋忠惕;;青南藏北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与区内构造体系的成生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7 梁丹丹;张兆干;;贵州普定碳酸盐岩上覆松散堆积物的沉积环境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春光;;高地温在含油气盆地中的石油地质意义[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袁业培;金文丽;;依据重力负效应探测油气藏的可能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王君恒;;油气藏自然电位法勘探技术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蕾;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砂岩的改造[D];吉林大学;2006年
2 沈华;贝尔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程军蕊;塔河油田奥陶系地下流体特征与油气藏形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刚强;商河油田南部沙二段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马晓鸣;高邮凹陷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何展翔;圈定油气藏边界的井地电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明学;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地层层序特征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刘成斋;泥岩裂缝油藏地球物理特征与检测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晓萌;港西构造西端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王再锋;磁性参数直接指示地下油气藏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陶莉;长江三峡地区第四纪沉积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邓已寻;白音查干凹陷构造解析与油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姜均伟;川中上三叠统香溪群岩性气藏形成条件与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美艳;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与油气藏关系[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杨晓辉;徐家围子断陷地层水地化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魏长柱;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及控藏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徐晨光;烃源岩油气藏评价模拟系统设计与软件初步[D];西北大学;2001年
10 范洪军;胡尖山——新城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与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连续型油气藏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宫畅;连续型油气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刘军 杨明;辽河深层潜山勘探展现辽阔前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王建宠;预探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油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天然气有望入粤[N];青海日报;2008年
6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7 晨澜;“窥视”地下的“窗口”[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龚畅;油气藏的“放大器”——细菌异常[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周宏;油气成藏期的分析与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记者 江书程;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