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北块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性及其预测研究
【摘要】:正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0°~40°N,86°~105°E)是中国西部主要地震区之一。1997年玛尼79级和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均发生在本区的东昆仑断裂带,这使得本区成为中国大陆第Ⅴ地震活跃期的主体活动区。昆仑山8.1级大震的发生,打破了我国8级大震50年的平静,必然对本区乃至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昆仑山8.1级大震后,未来几年内仍有发生7级左右强震的可能。可公度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秩序。客观事实表明,可公度性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无论是宇观天体运行规律、微观原子结构,还是宏观世界的洪水、地震等天灾都是如此。统计
|
|
|
|
1 |
傅征祥,刘杰,刘桂萍,粟生平;中国大陆成组强震活动水平的三分法及其应用[J];地震;2000年S1期 |
2 |
周成虎,裴韬,李全林,陈锦标,王?森;近500年中国及邻区强震空间格局及迁移模式初步分析[J];地球科学;2003年03期 |
3 |
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陶玮,郑秀珍;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微动态分期及其空间分布[J];地震地质;2003年03期 |
4 |
沈春芳,吴松江,沈健健;台湾与大陆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的呼应关系[J];福建地震;2003年03期 |
5 |
刘锦,单和秋,陈晓发,蒋明先;远东地区近期强震系列及其相关性研究[J];山西地震;2003年01期 |
6 |
王秀根;浅析江淮区中强震活动与琉球弧强震活动的相关性[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年02期 |
7 |
张国民,马宏生,王辉,李丽;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7期 |
8 |
马宏生;张国民;刘杰;王辉;;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J];地震地质;2006年01期 |
9 |
朱令人,陈松涛;初探新疆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J];地震;1985年03期 |
10 |
彭万里,杨光宇,尚毅宏;我国西部和邻区强震活动及其力源变化的初步探讨[J];地震;1986年04期 |
11 |
傅征祥;全球强震活动性的某些统计特征[J];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
12 |
王泽皋;华北强震活动的空间动态韵律(线理部分)[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2期 |
13 |
王桂岭,敖雪明;我国西部及邻区强震活动的某些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8年02期 |
14 |
叶民权;干旱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实例[J];地震学报;1990年01期 |
15 |
刁桂苓;;对大同地震后山西强震活动趋势的认识[J];华北地震科学;1990年03期 |
16 |
白超英,李茂玮,杨马陵,曲延军;新疆强震活动的迁移特征[J];内陆地震;1991年02期 |
17 |
苏刚;冯希杰;麻水歧;;局部地区强震活动中止的可能标志——共轭破裂[J];国际地震动态;1992年07期 |
18 |
白超英;叶民权;李茂伟;;新疆强震活动特点及规律的初步研究[J];高原地震;1992年02期 |
19 |
魏若平;叶民权;;新疆强震活动与环境因子预报[J];高原地震;1992年03期 |
20 |
张晓东;;青海高原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等间距特征[J];高原地震;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