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识别中的特征相空间吸引子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献[1]中的不足,以提取多类特征为基础,通过Lorenz模型试验进一步检验了文献[2]中提出的特征相空间吸引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确定了目标识别中不相关特征数的下界,分析验证了特征相空间吸引子分析具有的抗噪声优势。同时对目标识别中训练样本数量的选取问题作了探讨,从试验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
|
|
|
|
1 |
王大伟;陈定荣;何亦征;;面向目标识别的多特征图像融合技术综述[J];航空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
2 |
芮挺,王金岩,沈春林,丁健;基于线性分析的特征不变性目标识别[J];计算机工程;2005年15期 |
3 |
曹健;刘琼昕;高春晓;刘玉树;;角点特征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4 |
王枚;王国宏;吕建敏;;利用图像相关等级的目标判别方法及其应用[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5 |
冯军;翁文杰;;基于多级BP网络模型的目标识别新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年12期 |
6 |
马翔;彭进业;;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敌对目标识别新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6期 |
7 |
沈明华;肖立;王飞行;;支持向量机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6年04期 |
8 |
周小程;马向玲;范洪达;庞文强;;基于核函数分类的多维时序特征选择方法应用[J];电光与控制;2010年07期 |
9 |
董慧颖;基于模糊理论的地面三维目标识别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1年S1期 |
10 |
胡春海,王晓丽,邹晓红;粗集理论对目标识别中改进融合效果的讨论[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
11 |
冯杰,盖强,古军峰;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海上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
12 |
姜永华;曲洪东;高山;张华;;海天背景舰船红外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3 |
李彦鹏,黎湘,王宏强,庄钊文;模糊综合评判与数理统计知识结合的目标识别效果评估[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3期 |
14 |
蒋玉春,张秀彬,胡朕;基于奇异值特征的目标识别复合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5年15期 |
15 |
游安清;程义民;张凯;王以孝;;一种采用形态距离匹配度量的图像匹配方法[J];信号处理;2006年02期 |
16 |
钟昌振;;基于模式匹配的目标点数算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7 |
符艳军;孙开锋;史超;;证据理论及其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8 |
马飞;沈小梅;王晓丹;曹泽阳;;基于粗集的SVM算法在空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航空兵器;2009年04期 |
19 |
范建,李孝昌;奇异值特征抽取目标识别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3年03期 |
20 |
黎湘,刘永祥,付耀文,庄钊文;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修正融合目标识别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