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的研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奶茶的加工工艺,实验证明:添加β-CD和蜂蜜可以防止茶汤中“茶凝乳”的形成,当花生乳:牛乳:茶汤=1:1:1时,奶茶成品的色、香、味均佳,使用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可以防止奶茶分层。
|
|
|
|
1 |
王忠民;花生乳加工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9年11期 |
2 |
赵希艳
,高光平;草莓花生乳的研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3年02期 |
3 |
黄书铭;提高花生乳得率的措施[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1998年01期 |
4 |
张雪松;新型花生乳生产工艺[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2004年04期 |
5 |
曹忠,肖光辉;花生乳的研制[J];中国乳品工业;2001年05期 |
6 |
森林;花生乳的稳定性[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7 |
高葵;提高花生乳(奶)乳化稳定性的技术措施[J];福建轻纺;2004年07期 |
8 |
王宗花,薛永先,于正河,单希蛟,刘中文;花生乳饮料的研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9 |
张彬;花生乳渣制酱油 降低成本达三成[J];四川农业科技;2005年03期 |
10 |
文泽富,刁太清,张迎君,张大福;花生乳茶的加工工艺及效益分析[J];食品科学;1994年09期 |
11 |
李远志,韩刚;用水牛乳加工液体奶茶[J];中国茶叶;1995年03期 |
12 |
董华强,崔志新,钟希琼,孙荣惠;花生饼新法生产花生乳研究[J];食品工业;1999年02期 |
13 |
张丽君;花生乳生产新工艺[J];农家参谋;1999年11期 |
14 |
陈英乡;提高花生乳产率的几条途径[J];食品科学;1994年03期 |
15 |
许传灵,姚勤,李先保,蔡华珍;花生乳酸奶发酵产酸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6 |
潘善甫;花生营养乳制作新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1994年06期 |
17 |
王忠民;花生乳加工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0年07期 |
18 |
杨政水,黄静;花生乳及其稳定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
19 |
董华强,崔志新,钟希琼,孙荣惠;花生饼新法生产花生乳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20 |
李全阳,高元华;花生乳、豆乳饮料的品质控制[J];饮料工业;2003年04期 |
|
|
|
|
|
1 |
袁永俊;龙玲;邓涛;刘梅;;奶茶的研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戴前颖;夏涛;高丽萍;李钊;吴平;;绿茶汤呈色物质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
3 |
施小云;陈红波;王京奇;王岳飞;杨贤强;;MAO纳米材料吸附茶汤氟的初步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
4 |
刘文瑶;陈忠正;李斌;方祥;;绿茶茶汤混菌发酵过程中内质成分的变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
5 |
许勇泉;尹军峰;;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
6 |
林晓蓉;陈忠正;李桂香;李英杰;李斌;;茶汤浓度对绿茶沉淀形成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7 |
黄雪松;米庆莉;王汉忠;;不同稳定剂对花生乳稳定性的影响[A];'94全国果蔬、饮料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4年 |
8 |
格根图;张勇;刘丽君;;冷冻干燥对牛乳脂肪酸及异构体成分的影响[A];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9 |
文友先;赵章风;刘俭英;余礼明;倪开基;;凝乳切割时间自动控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10 |
刘战洪;赵亚萍;杨舒雅;左文成;;复合磷酸盐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