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

黄春燕  
【摘要】:《伊芙琳》是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这篇短文从一个小家庭的生活折射出都柏林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和性格的总体症结——精神瘫痪。乔伊斯本着艺术模仿现实生活的宗旨,取材凡人小事,以微观现宏观,同时又大胆地采用了回环、内心独白和"顿悟"等写作手法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致的再现。乔伊斯巧妙地融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为一体,通过《伊芙琳》的故事刻画出了一幅真实的都柏林人的生活画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学文,盖生;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的自然主义基因及其变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赵祥凤;;毛姆的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丁国旗;自然主义同现代主义的不解之缘[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罗明洲;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关系略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曾繁亭;视点取向的内转──《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系列论文之一[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严宝瑜;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和后现代主义文艺[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7期
7 卢卡契 ,胡苏晓;现代主义的思想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4期
8 王春;“自然”诗学视域下的理性思想及其人文回归——关于浪漫主义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9 赵蔓芳;;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适者生存”色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王晓红;王双;;比较“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中现代主义写作手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9期
11 戴美红;;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2 赵蔓芳;;福克纳的自然主义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3 胡全新;自然主义枮木上的五彩接穗——论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14 王振军;西方小说:由叙述向描写的倾斜[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李新元,朱瑞青;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话——简析《约瑟夫·安德鲁斯》和《尤利西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6 宋兆霖;苏美八十年代小说: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17 支宇;后现代主义境遇中的艺术生产[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18 杨金才;第九届全国美国文学年会在西安召开[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19 赵凯荣;后现代主义与人文精神的重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20 左金梅;浅论《洪堡的礼物》的现代主义倾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翁文娴;;自浪漫过渡至现代主义——雨果及波特莱尔诗内“阴暗面”的份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连敏;;走近北欧诗歌——在京诗人与丹麦诗人的对话[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郭琦;;反叛的精灵 自由的化身——评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胥亭;;从波特莱尔的“时尚现代性”走向现代艺术的四种“诗意现代性”[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3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4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5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6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9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10 王庆勇;论亨利·米勒的小说艺术[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德莱塞创作的现代主义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倩;走向多元融合的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龚闻芳;背离传统[D];南昌大学;2006年
4 白玉;论《都柏林人》中的现代主义特色[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蓝云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蔓芳;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申利锋;论毛姆小说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曲艳丽;人生舞台的小丑——《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征;《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璟;福克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的后现代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子雨;另一种评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启科分校终身教授 张爱平;文学与科技的较量[N];解放日报;2010年
3 叶廷芳;西方先锋文学的现代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王安忆;低地的命运[N];东方早报;2011年
5 刘舸 湖南大学文学院;从差异走向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躲斋;自然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郭家申;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营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童燕萍;从《屠场》的接受史看20世纪文学批评导向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9 ;“物质利益”: 现代主义英语文学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