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不可逆热力学算子技术对飓风Andrew模拟的改进
【摘要】:大气动力学控制方程组中引入水平扩散项虽属模式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最初是基于计算技巧上的考虑,旨在克服非线性混淆或计算不稳定,同时光滑物理场。但从目前通用的二阶/四阶扩散算子的数学表示以及实际计算/模拟的效果看,无论线性或非线性的偶阶扩散方案均不能恰当地反映扩散的物理实质,从而影响到预报和模拟的精度。本文从扩散过程的物理耗散特性出发,藉刻画多体系统不可逆过程演变方向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改进了MM5V3的水平扩散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的飓风(Andrew)个例的计算来具体揭示新方案在改进模式模拟精度方面的潜力。
|
|
|
|
1 |
柳崇健,刘英,康红文;一种新的物理耗散技术及其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D辑;2002年03期 |
2 |
陈晓;翟保平;郝丽萍;薛玉;陈阔;于成玲;;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一次迁飞过程的数值模拟[J];生态学报;2008年10期 |
3 |
B.J.Wright;B.W.Golding;诚意;;人机交互式的中尺度模式初始化方法[J];气象科技;1991年03期 |
4 |
程麟生;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高原气象;1999年03期 |
5 |
刘奇俊,胡志晋;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J];气象科技;2001年02期 |
6 |
李锁锁,吕世华,高艳红,张宇;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祁连山区降水模拟影响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7 |
彭菊香;沈桐立;朱伟军;沈新勇;孙桂平;;中尺度模式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及同化试验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8 |
王珏;寿绍文;张家国;毛以伟;;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建立暴雨落区潜势预报[J];暴雨灾害;2010年04期 |
9 |
R.A.Anthes;吕越华;郭肖容;;宾州/NCAR中尺度模式在天气、中尺度气象和气候研究中应用近况[J];气象科技;1991年01期 |
10 |
黄跃荣;德国天气局中尺度模式的总结和展望[J];海洋预报;1994年02期 |
11 |
解以扬,庞璐,孟冬梅;数值天气预报与并行计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2 |
田刚;袁杰;罗剑琴;陈良华;李波;;MM5模式在三峡工程大风预报中的应用及检验分析[J];暴雨灾害;2009年02期 |
13 |
翟菁;周后福;张建军;黄勇;;基于指标叠套法的安徽省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
14 |
郭肖容;;高分辨率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进展[J];气象科技;1990年02期 |
15 |
孙爱东,徐玉貌;中尺度模式湍流参数化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6 |
郁文琰,赵鸣,许丽人;用中尺度模式输出污染气象的拉格朗日湍流统计量[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7 |
张迎新;张守保;;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8 |
赵鸣;周炜丹;陈潜;汤剑平;;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作用的敏感性试验[J];气象科学;2006年01期 |
19 |
胡雯;黄勇;翟菁;;中尺度模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识别云降水方法[J];气象科技;2007年04期 |
20 |
S.Bodin;胡圣昌;;甚短期预报——观测、方法和系统[J];气象科技;198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