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杨德勇  陈冲华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技术与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经济也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在辨析低碳经济的由来和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京津冀区域实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并对京津冀区域多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系统的战略转换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翠兰;张亨明;何成东;;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的差异及其成因[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常兴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08期
3 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35期
4 杜小平;;创新与发展: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旅游中的定位与战略[J];城市;2009年08期
5 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6 周桂荣;蒋素领;;区际间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合作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孙增印,李惠杰,邹南昌;建设京津间快速通道 推进京津冀城市圈一体化进程[J];城市;2005年05期
8 张雪梅,孙武志;加快区域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J];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期
9 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18期
10 崔玮;王平;;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津冀经济辐射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48期
11 李素喜;王小平;;京津冀服务业合作博弈分析与机制设计[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12 孙静;徐文苓;田华杰;;基于城市引力分析的京津冀区域梯度差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5期
13 李静宇;李冰漪;;把脉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J];中国储运;2011年07期
14 李冰漪;;京津冀区域物流 鸡肋还是蛋糕?[J];中国储运;2011年07期
15 李锡英,王秋芳;京津冀统一劳动力市场研究[J];经济论坛;2005年18期
16 李占平;刘文梅;蒋秀兰;;基于系统论的京津冀区域物流系统机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9期
17 朱桃杏;吴殿廷;马继刚;赵莉琴;;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结构评价[J];经济地理;2011年04期
18 王佳;赵宏丽;;基于Dijkstra算法的京津冀旅游交通线路优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19 王科;为京津冀物流寻求最佳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13期
20 ;京津冀都市圈越变越“小”[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谢剑峰;刘力敏;杜金梅;;京津冀区域减排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军;李逸波;何玲;;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的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凌翔;;土地竞争力视角下的京津冀差异与一体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铭洋;;关于轨道交通对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的理性思考[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鞠林江;;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物联网建设[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邢天河;;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镇群构想——兼论京津冀城镇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金昊;;京津冀都市圈建设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武义青;张云;;京津冀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探析[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谷军;杨雅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陈;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武汉大学;2007年
2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Geraldine John Kikwasi;妇女在建筑行业的就业及其对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陈忠斌;人力资源后发优势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超;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乾;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探讨[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任雅慧;基于有向无环图的京津冀经济关系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宏玉;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苏红燕;京津冀港口—腹地物流网络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瑀;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6 吴常春;北京依托京津冀建设世界城市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王轩;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及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凯鸽;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饶旻;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盛肖;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梯度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仕省;三地分歧仍在 京津冀规划年底难出台[N];华夏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仕省;河北“抢跑”京津冀一体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记者 杨光;京津冀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将全面提升[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记者 杜艳玲;通过多项措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是重点[N];山西日报;2010年
6 黄继瑞;低碳经济发展中保险如何创新[N];中国保险报;2010年
7 康淼;中国全方位培育低碳经济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谢辉 刘芳;科学发展占先机 提升优势赢未来——[N];保定日报;2010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解佳涛;低碳产业成新一轮经济发展引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任超然;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钥匙[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