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烁李全起  
【摘要】:本文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生产等几个要素的整合入手,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谈了一些想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璋;颜平;邵玮;;京津冀区域经济联系分析[J];数据;2011年03期
2 赵志国;;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河北视角[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3 王乃超;;深化合作 共同发展——专访南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秉镰教授[J];中国储运;2011年07期
4 康丽;;京津冀区域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学理论;2011年20期
5 李鹏;;更快,更低碳——记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开通[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0年10期
6 靳志玲;;京津冀区域性法治环境建设构想[J];经济论坛;2006年24期
7 张志升;;略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推进措施[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8 邱凤霞;陈凤新;贺桂欣;王小东;;产业结构趋同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9 梁慧超;金浩;;新形势下的京津冀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邱凤霞;陈凤新;贺桂欣;王小东;;京津冀产业趋同现状与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16期
11 朱洪兴;陈浩;;京津冀地区梯度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4期
12 林超英;;唐山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5期
13 魏进平,李子彪,胡宝民;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05年05期
14 颜廷标,崔巍;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的选择[J];决策咨询通讯;2004年05期
15 王增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关键是要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J];领导之友;2006年04期
16 吕巍;刘小力;;京津冀联合发展以应对外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2期
17 张建国;;关于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领导之友;2010年06期
18 陈红霞;李国平;;1985~2007年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19 张洪河;胡梅娟;孙晓胜;;重塑京津冀协作机制[J];瞭望;2006年32期
20 孙翠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蔡潭;;廊坊加快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谷军;杨雅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谢剑峰;刘力敏;杜金梅;;京津冀区域减排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斯云;;基于京津冀城市集群融合发展下的廊坊卫生经济发展思考[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春津;;关于京津冀区域架构新型“航空网”的建议[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黄伯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破解的经济难题与制度瓶颈——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分析背景[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庆;;环渤海的破题之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军;李逸波;何玲;;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的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凌翔;;土地竞争力视角下的京津冀差异与一体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建峰;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苓;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不妨把幸福感纳入京津冀合作新追求[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本报实习生 徐万佳;旅游“一卡通”升温京津冀区域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仕省;三地分歧仍在 京津冀规划年底难出台[N];华夏时报;2010年
4 海杰 宋霜;京津冀新定位 三地产业有望重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建刚;京津冀一体化:磨合中跨越前行[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记者 何会文 实习生 佟迎宾;京津冀携手开发建设北运河[N];天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商灏;对话许正中:京津冀为何竞争不过珠、长三角?[N];华夏时报;2011年
8 通讯员 靳彦丽 记者 李燕;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启动[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9 记者 张萌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启动[N];廊坊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邓淑华;打造首都经济圈 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