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盛光敏,龚士弘;C-M公式的理论推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2 |
张安哥,谢敏;低周疲劳失效寿命估算[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1期 |
3 |
章走中;林玉霞;刘康林;;预测材料低周疲劳寿命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化工设备;2009年02期 |
4 |
吴晓松;陈荐;何建军;任延杰;高鹏;;一种新型的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5 |
张国栋;苏彬;;高温低周应变疲劳的三参数幂函数能量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2期 |
6 |
孙振华,罗辉阳,赵世琦;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7 |
李敏华,毛天祥,周爱华,蒋怀庆;比例超载对铝合金圆孔薄板试件低周拉-拉疲劳寿命的影响[J];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
8 |
陈立杰;冮铁强;谢里阳;;应用幂变换法构造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幂指函数模型[J];航空学报;2006年02期 |
9 |
胡宏玖;郭兴明;李培宁;谢禹钧;李洁;;描述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循环J积分新参量[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2期 |
10 |
戴振羽;;BHW 35钢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延性断裂韧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11 |
刘宇杰;康国政;高庆;丁俊;;调质42CrMo钢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及其耦合损伤粘塑性本构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
12 |
王立彬,靳慧,徐步青;概率局部应力应变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
13 |
刘承宗,周志勇,陈新,孙远孝;钢构件应力集中区低周疲劳分析及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14 |
朱亦钢;一种随机变化载荷的疲劳损伤累计方法[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
15 |
陈旭,高庆,孙训方,何国球,天津大学化工系;非比例载荷下多轴低周疲劳研究最新进展[J];力学进展;1997年03期 |
16 |
霍绪萍;沈惠申;;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动力响应[J];强度与环境;2007年06期 |
17 |
林海斌;沈惠申;;非均匀弹性地基上预应力中厚矩形板的动力响应[J];强度与环境;2009年03期 |
18 |
彭青;陈光南;王秀凤;;激光辅助预应力成形的相似性问题[J];中国激光;2009年05期 |
19 |
程光旭,楼志文,匡震邦;一种基于材料延性耗散模型的疲劳损伤研究方法[J];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
20 |
何国求,陈成澍,丁向群,朱正宇,刘晓山,王东方;新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估算公式[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