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素原(ProTα)作为约氏疟原虫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
【摘要】:约氏疟原虫虫株Plasmodium yoelii-17XNL与Plasmodium yoelii-17XL同源,将昆明小鼠分为2组:感染P.yoelii-17XNL的一组小鼠可以存活下来,而感染P.yoelii-17XL的一组小鼠全部死亡。存活下来的小鼠再感染P.yoelii-17XL,疟原虫不生长。提取P.yoelii-17XNL全蛋白作为抗原,用胸腺素原(ProTα)作为免疫佐剂,免疫小鼠。具体方案为: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免疫P.yoelii-17XNL全蛋白+ProTα;B组免疫P.yoelii-17XNL全蛋白;C组只注射ProTα;D组为空白对照.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免疫结束后感染致死的P.yoelii-17XL,1×10~7个虫/只小鼠。结果 :感染后的前10天A组小鼠疟原虫血症平均值要低于其他三组,且最终有3只小鼠存活下来,存活率50%,C组有一只小鼠存活,B组、D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用P.yoelii-17XNL全蛋白做抗原,用ProTα作为佐剂,比单独用P.yoelii-17XNL全蛋白对小鼠有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提示了ProTα可以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免疫佐剂。
|
|
|
|
1 |
李从军,龚建章;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的影响因素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S1期 |
2 |
朱声华,胡安琪,昝中学,王兴振;间日疟原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及几种动物疟原[J];四川动物;1987年03期 |
3 |
张家埙;王良昌;;小鼠体重增长及获得免疫对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影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1年04期 |
4 |
罗树宏,刘多,舒衡平,傅冉定;影响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发育因素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2期 |
5 |
罗树宏,刘多,舒衡平,付冉定;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在大鼠体内和体外培养肝细胞内的发育[J];实用预防医学;1994年01期 |
6 |
李春香;氟乙酰胺对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7 |
洪钧言;;CBA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的血清和细胞的被动免疫转移[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9年03期 |
8 |
李文渌;刘尔翔;毛映红;;用McAb对约氏疟原虫抗原的分析——Ⅱ.单克隆抗体的体内保护性测定[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年06期 |
9 |
周铭贤,潘星清;若干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及鼠体内约氏疟原虫抑制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1期 |
10 |
黄俭;;铁螯合物对鼠及人疟原虫肝组织期的体外抑制作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4期 |
11 |
梅丹,薛采芳,甄荣芬,陈伯虹;约氏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鼠疟红内期保护性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6年02期 |
12 |
徐晓春,瞿逢伊,宋关鸿;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特异18S核糖体DNA部分序列及其检测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3期 |
13 |
李文渌,刘尔翔,樊汝恭,毛映红;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约氏疟原虫抗原的研究 Ⅰ.约氏疟原虫红内期与人疟原虫的共同抗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2期 |
14 |
杨树森;;由约氏疟原虫、夏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血液期裂殖体合成的高分子量蛋白质的血清交叉反应[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3期 |
15 |
胡开元;;SMMC/C系小鼠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5年02期 |
16 |
王赛梅,黄在松,柳坚,赵灿熙;海南省大劣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试验观察[J];海南医学;1992年01期 |
17 |
梅丹,薛采芳,甄荣芬,陈伯虹;约氏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鼠疟红内期保护性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8 |
薛长贵,杨胜利,于国强,杨松平,王梅英,王仲文,王振江;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清对L_(929)细胞的毒性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9 |
王淑芬;时云林;郭保忠;高徐生;;疟疾病因性预防药筛选模型的研究 约氏鼠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 Ⅰ.不同品系小鼠的敏感性[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2年05期 |
20 |
陆绍红,曹汉民;利福平对红内期约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