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毒性研究
【摘要】:通过活性引导的化合物分离方法,从瑞香狼毒根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四种双黄酮:新狼毒素A(1),新狼毒素B(2),狼毒素C(3)和7-甲氧基狼毒素A(4),以及一种黄酮:(+)-表枇杷素(5)。以拟南芥为受体植物,化合物1-3表现出明显的植物生长抑制活性;拟南芥Dr5::GUS转基因株系染色分析显示化合物1和2能够降低植物根尖内源生长素的含量,而化合物4恰恰相反。这些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中部分植物毒活性物质是通过影响受体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
|
|
|
|
1 |
魏艳;陈茎;郝双红;孟昭礼;;银杏外种皮提取物除草作用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2 |
刘保川;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武予清;;小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01期 |
3 |
郑玉艳;周宝利;张淑红;;苦参黄酮对辣椒枯萎病的抑制效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4 |
武予清,郭予元,杨舰;棉株中抗虫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植物保护;2000年05期 |
5 |
周宝利;姚婷;张健;叶雪凌;;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病及抗性生理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年06期 |
6 |
郝培应;罗文婷;俞晓平;;竹叶黄酮的抑菌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7 |
王晗;何雪青;季荣;;意大利蝗对四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J];生态学杂志;2010年12期 |
8 |
;新农药介绍[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
9 |
黄晓昆;黄晓冬;;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
10 |
武予清;韩松;李素娟;刘爱芝;常洪雷;刘玉霞;顾一民;;棉籽饼提取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成分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6年04期 |
11 |
冯丽贞;陈全助;郭文硕;苏良玉;朱建华;;桉树的次生代谢及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
12 |
刘俊芳;;新的生物活性物质——EF 植物生长促进剂[J];河北农业科技;1985年02期 |
13 |
王宁;汤丽昌;杨先会;邓世明;;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10期 |
14 |
杨逢建;杨磊;张衷华;陈华峰;;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飞机草总黄酮的质量分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15 |
武予清,郭予元;棉花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对棉铃虫的抗性潜力[J];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
16 |
官珊;钟国华;黄威雄;刘金香;李晓刚;胡美英;;农药紫外光保护剂研究应用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2期 |
17 |
薛超彬;罗万春;丁琦;高兴祥;;5,7,4'-三羟基黄酮等生物源化合物对菜青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6年02期 |
18 |
张永军,郭予元,吴孔明,王武刚;转Bt基因棉花主要抗虫黄酮类化合物时空动态的HPLC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
19 |
张淑芬;张沛;杨锦宗;;三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分子结构及其化学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年05期 |
20 |
曾任森,石木标,骆世明,刘云林,梁启用;绿色木霉代谢产物的植物毒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