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定西市安定区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研究

邸利  张富  黄海霞  林斌  彭静波  
【摘要】:正1.研究区现状定西市安定区(35°17′~36°02′N,104°12′~105°01′E)位于甘肃省中部,西连榆中县、兰州市,东接渭源、陇西,北部与会宁、通渭相邻。面积为3 638.711 km~2,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大、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是区内最显著的地貌特点。本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700~2 580 m之间,相对高差150~300m。年均降雨量约420 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而蒸发量却高达1 536 mm。年平均气温6.3℃,冬春季西北风盛行,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内主要以结构松散的黄绵土为主,地表植被覆盖率极低,侵蚀模数达5 400 t/km~2·a,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雷婉宁;温仲明;;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5期
2 吴晓娟;孙根年;;陕西县域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3 莫治新;王冀平;;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盐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4 范建容;刘飞;郭芬芬;张怀珍;;基于遥感技术的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量评估及影响因子分析[J];山地学报;2011年03期
5 张滢;丁建丽;周鹏;;干旱区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综述[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6 郭芬芬;南岭;陈安强;刘刚才;;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7 张迪;韩晓增;李海波;宋春;侯雪莹;;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8 董贵青;张养安;;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9 罗友进;赵光;高明;魏朝富;赵丽荣;;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膑;钱晓刚;彭熙;;花江峡谷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11 张迪;韩晓增;;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12 华建峰;姜勇;梁文举;;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2期
13 李晓宏;高甲荣;张金瑞;;密云水库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试验[J];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14 邱莉萍;张兴昌;;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植被覆被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3期
15 孙秀美;孙希华;冯军华;;沂蒙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3期
16 蔡雄飞;王济;雷丽;郝萌萌;余跃;;不同雨强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6期
17 卢远;华璀;周兴;;基于GIS的广西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8 刘成;;巴盟的土壤侵蚀与防治[J];水土保持学报;1990年02期
19 胡文生,蔡强国,陈浩;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20 李月臣;刘春霞;赵纯勇;王才军;张虹;闵睫;汪洋;;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利;张富;黄海霞;林斌;彭静波;;定西市安定区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乔治;徐新良;;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利华;薛重生;;基于RS-GIS的湖北省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监测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4 刘琳;刘雪华;;黄土高原北部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变化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左中昌;吴志莲;何建华;;土壤侵蚀的调查结果给治理的启示[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朱连奇;潘少奇;朱文博;;基于RS和GIS的洛宁县土壤侵蚀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李海林;李俊;李健;;一种用于土壤侵蚀观测的光电测尺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绒君;王晓;段菊卿;;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与工程防治[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书彦;李占斌;;滑坡侵蚀基本概念探讨[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10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杰;基于植被结构特征的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反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伟;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3 杨虎;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雷达探测模型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4 王春梅;坡度尺度效应与转换及其对土壤侵蚀评价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5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6 王士永;北京怀柔东台沟小流域坡面径流与产沙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沈中原;黄土高原流域土壤侵蚀下垫面特征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魏兴萍;岩溶槽谷区水土流失特征及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唐泽军;PAM增加入渗减少土壤侵蚀及稀土元素示踪土壤侵蚀过程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佳;基于RS与GIS的东川地区水土流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超;基于RS/GIS的渭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谢财永;华西雨屏区不同植被覆盖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范萌萌;基于USLE的图们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道明;三峡库区湖北段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琳;基于GIS和经验模型的中尺度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姜洪涛;基于~(137)Cs技术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丰满;基于GIS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分形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李芳;基于CA和ANN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化模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永力;基于3S技术和USLE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涛 陈润梅;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的GIS系统通过验收[N];黄河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博;建立中国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N];科技日报;2008年
3 重庆市水利局水保处 供稿;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城市[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苟保平 实习生 龙仕艳;从“苦甲天下”到迈向小康[N];甘肃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6 通讯员 李巧珍;气象部门助推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存才;治理水土流失还我美好河山[N];中国财经报;2011年
8 记者 罗臻;全市水土流失严重[N];黄石日报;2008年
9 栏目主持人 丁继武;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持续变绿[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杭辰;假若没了黑土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