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中文教材的主体间性叙事:兼论当代中国形象刻画——以《冬奥中文100句》为例
【摘要】:专门用途中文教材的编写为国际中文教育走向专业化和"职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教学资源保障。从教科书国家形象教育学理论视角出发,在Labov(1972)叙事分析模型的指导下观察《冬奥中文100句》的叙事结构与功能,以探索专门用途中文教材在自我与他者关系中建构当代中国形象的路径。分析表明,《冬奥中文100句》立足本国与世界语境对2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故事进行第三人称立场的叙事,通过叙事结构分析发现编者的概括和多元评价意识凸显,内外部评议的功能性突出。语篇以跨时空为导向进行自我文化表达,他者文化思辨集中于冬奥人物叙事,但宏观层面(语言文化)的主体间性叙事分布尚不均衡。文本分析指出该CSP教材基于四组对话模式建构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