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隋开通济渠流经区域路线考综述

冀和  
【摘要】:隋开通济渠流经区域路线历来分歧为南道“淮汴”和北道“汴泗”两说。本文陈述两分歧观点的同时,就相关史料和历史地理等问题加以综合分析,并结合考古资料,确立“通济渠走的是淮汴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慧淑;;北宋年间汴河漕运[J];河南水利;2000年01期
2 李永强;;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相关问题试析[J];四川文物;2011年04期
3 吴丹丹;;隋唐大运河(外一篇)[J];牡丹;2011年09期
4 井红波;杨钰侠;;古代中国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以唐代汴河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安秀玲;;浅析张巡在抗叛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和;;隋开通济渠流经区域路线考综述[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金根;许继清;;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沿岸聚落分布特征探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伯勇;;开封汴河与州桥[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4 史念海;;隋唐时期的交通与都会[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5 赵宝俊;;开封与黄、汴[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6 周得京;;古都洛阳航运述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7 史念海;史先智;;长安和洛阳[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8 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的桥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唐元海;侯金波;;淮河流域古代人工运河[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肖爱玲;;历史时期制约徐州城市发展因素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金根;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龚;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雷磊;从空灵理想到社会现实[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段慧敏;沣河水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蒋至群;隋唐宋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静兰;隋唐大运河郑州段历史价值及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修全;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遗产构成与价值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8 高婉斐;隋唐大运河开封段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严秋水;隋唐时期汴州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鹏 孙凯;通济渠段最大码头遗址亮相商丘[N];商丘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2011,郑州文物亮点频闪[N];郑州日报;2011年
3 白月亮;汴河泱荡 古宋沧桑[N];商丘日报;2008年
4 刘仰东;巩义的粮仓,浚县的桥[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兰文飞;历史上的大运河[N];学习时报;2007年
6 高雷 贾庆元;安徽宿州隋唐大运河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王继辉通讯员 张洪恩;让洛浦体现大运河味儿[N];洛阳日报;2007年
8 刘仰东;洛阳的昨天:隋炀帝、含嘉仓、洛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亚辉;中国大运河申遗拉开序幕[N];河南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吕钧;义长灌域开始夏灌[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