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祥云;邹德军;王杨;;辽西地区朝代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2 |
张华,张甘霖,漆智平,赵玉国;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J];土壤学报;2003年02期 |
3 |
周娟;文倩;彭昕;霍金炜;;建设占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4 |
彭星辉;纪雄辉;;土壤质量与培肥研究的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5 |
吴克宁;韩春建;孙志英;吕巧灵;付巧玲;李玲;;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分析[J];土壤通报;2007年02期 |
6 |
李昆;土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3年S1期 |
7 |
龙健;邓启琼;江新荣;李阳兵;姚斌;;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能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
8 |
郝冠军;郝瑞军;沈烈英;吕子文;黄懿珍;赵晓艺;方海兰;;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典型绿地土壤肥力特性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
9 |
陈印平,赵丽华,吴越华,吴宁,罗鹏,王进闯,潘开文;森林凋落物与土壤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4期 |
10 |
侯鹏程;;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
11 |
卢铁光,杨广林,王立坤;基于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法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2 |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赵同谦,彭廷柏;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
13 |
邱扬;王勇;傅伯杰;王军;孟庆华;;土壤质量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
14 |
张金鑫;穆兴民;王飞;Peter R. Hobbs;刘玉兰;;基于土壤质量的保护性农业技术及其政策取向[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1期 |
15 |
乔洁;褚卓栋;周志国;;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
16 |
吴琳娜;罗海波;;耕地定级中土壤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0年03期 |
17 |
安战士;土壤质量评级指数和障碍因子综合评价初探[J];土壤通报;1987年05期 |
18 |
李文忠,贺永元,张伟华,周心澄;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6期 |
19 |
吴小丹;蔡立湘;鲁艳红;谢坚;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
20 |
张喜;连宾;尹洁;刘延惠;崔迎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