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等离子体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要】:正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独特的性质以及在生物医学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显示出勃勃生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国内较早开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的单位之一。本报告将全面介绍等离子体所在等离子体发生技术、等离子体特性参
|
|
|
|
1 |
章其初,郑宗爽,刘家瑞;采用氢原子束测定空心阴极放电管中等离子体密度[J];科学通报;1982年14期 |
2 |
谭维翰,顾敏;等离子体钢丝二次谐波辐射的线性转换理论[J];光学学报;1988年09期 |
3 |
冯贤平,范品忠,陈时胜,关铁堂,徐至展;激光产生的铝、硅、氧、铜、硒等离子体X光谱[J];光学学报;1989年08期 |
4 |
C.Ngo
,景成祥;从核的多重碎裂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9年02期 |
5 |
朱士尧;受控核聚变——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之七)[J];现代物理知识;1992年03期 |
6 |
侯先斌,冯贤平,龚尚庆,藤华国,张正泉,徐志展;短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
7 |
李全春;;白云鄂博铁矿中钙、镁、锰的等离子体光谱测定[J];光谱仪器与分析;1995年Z1期 |
8 |
顾琅;等离子体加工过程中尘埃微粒行为的研究[J];力学进展;1997年01期 |
9 |
董全力,王军,张少龙,满宝元,王象泰,于衍宏;激光等离子体产生条件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9年05期 |
10 |
邱华盛;中日签署沙尘合作研究协议及等离子体和核聚变合作研究协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6期 |
11 |
高俊方;;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J];科学世界;2001年08期 |
12 |
;发光与发光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1期 |
13 |
张惠;;艰辛之路 辉煌之绩——贺神光Ⅲ原型装置达标验收通过[J];现代物理知识;2008年02期 |
14 |
张文东;刘三秋;肖庆生;;等离子体中磁单极子沿双曲线轨道运动的辐射[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年02期 |
15 |
程黎鹿;茆军兵;李洋;周惟公;郑志远;;“烧蚀模式”激光推进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8年04期 |
16 |
薛帮猛;杨永;;翼型前缘分离流动在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下的响应[J];计算物理;2008年06期 |
17 |
朱爱国;许雪艳;朱仁义;程民治;;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简介[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8 |
刘佳鑫;屈马林;;等离子体中电磁波色散关系的PIC粒子模拟[J];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
19 |
刘海鹏;易波;;空气中低温等离子体生成电源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
20 |
;激光核聚变简介[J];物理;197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