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300mm高超声速静风洞的设计
【摘要】:静风洞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由驻室传来的噪声、喷管壁面的马赫波振荡以及喷管壁面的紊流边界层的随机噪声等对气动试验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开展静风洞的试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简要讨论了静风洞的基本特点以及设计静风洞的一些要求,提出一座φ300mm高超声速静风洞的设计。重点讨论了风洞加热器、稳定段、层流喷管及喷管抽吸装置、阀门管路系统等的设计特点。设计的喷管名义马赫数为6.0,出口直径φ300mm,最高总压5MPa,最高总温700K,有效试验时间大于30s。φ300mm高超声速静风洞是继作者设计的国内第一座φ120mm高超声速静风洞之后更大的静风洞,具备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湍流、流动显示、气动力、表面压力分布测量等试验能力。
|
|
|
|
1 |
周勇为;;超声速静风洞设计和流场校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2 |
周勇为;易仕和;;高超声速静风洞特点和发展概述[J];实验力学;2010年02期 |
3 |
宋博;李椿萱;;基于非湍流脉动动能方程的高超声速转捩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4 |
周勇为;易仕和;陈植;陆小革;葛勇;;M6高超声速静风洞的气动设计和结构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5 |
黄志澄;空天飞机的边界层转捩[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4年01期 |
6 |
范晓樯,李桦,李晓宇,田正雨;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三维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7 |
刘大响,金捷;21世纪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9期 |
8 |
胡光初;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讨论[J];力学学报;1998年06期 |
9 |
丛敏;高超声速导弹弹体的创新设计方案[J];飞航导弹;1999年11期 |
10 |
周军
,徐文;高超声速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3年04期 |
11 |
易彦,周凤岐;高超声速战术导弹的变质心矢量控制[J];中国科学G辑;2003年03期 |
12 |
史金光,王中原,万广明;有攻角高超声速穿甲弹气动烧蚀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3 |
王江峰,伍贻兆;非结构网格高超声速绕流数值模拟及涵道构型减阻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4 |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侧压式模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5 |
朱大明;陈敏;唐海龙;张津;;高超声速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6 |
朱亮;姜长生;方炜;;空天飞行器六自由度数学建模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4期 |
17 |
张靖男;孙未蒙;郑志强;;高超声速武器控制技术发展探讨[J];航空兵器;2006年04期 |
18 |
陈今求;李新国;;混合遗传算法求解高超音速飞行器弹道优化[J];计算机仿真;2008年01期 |
19 |
周勇为;易仕和;程忠宇;;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20 |
王天泉;李高鹏;;惯性/导引头组合导航系统建模[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