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均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实验研究
【摘要】:利用天然砂岩露头制作平板大模型,模拟了不同井网在较均质储层中的生产状况。实验测定了各井网模型在不同注采压差下的平面压力梯度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行小岩样的非线性渗流曲线将模型渗流区域划分为不可流动区域,非线性渗流区域和拟线性渗流区域。为研究各井网的适应性,提出了有效压力波及系数和产能指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在较均质特低渗透储层渗流中,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适应性优于菱形反九点井网,优于矩形井网,随着注采压差的提高各井网模型的产能指数逐渐升高,不可流动区域逐渐减少,拟线性渗流区域逐渐增大,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呈下降趋势,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井网的非线性渗流区域出现波动,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
|
|
1 |
周扬新,李忠平,段永明,许房燕,龙国清;宝北区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J];河南石油;2002年02期 |
2 |
欧阳明华,谢丛姣;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以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为例[J];海洋石油;2004年02期 |
3 |
王文升;郭恩常;徐进成;胡书奎;张海锋;张连锋;;张店油田南38断块注采井网综合调整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6期 |
4 |
罗鹏;董志立;杨浩;侯冬冬;曾博;;吴起油田薛岔区块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3期 |
5 |
李忠平;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6 |
宋国亮;宋全宏;韩福成;魏明国;;宋芳屯油田芳17区块井网适应性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7 |
何燕玲;;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J];才智;2009年13期 |
8 |
姬伟;卢渊;伊向艺;胡俊;;镇泾油田ST2井区长6_2油藏注采井网适应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5期 |
9 |
张海锋;张文娟;宋宏宇;王辉;张连锋;王文升;;下二门油田中层系剩余油分布及注采井网综合调整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2期 |
10 |
郭鸣黎;陈焕杰;;非均质油藏矢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6年02期 |
11 |
刘玉娟,谢丛姣,欧阳明华;双河油田Ⅷ-Ⅸ油组井网适应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5年03期 |
12 |
周玉新,周志芳;矿山排土场非线性渗流数值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3期 |
13 |
邓英尔,黄润秋,麻翠杰,刘慈群;含束缚水低渗透介质气体非线性渗流定律[J];天然气工业;2004年11期 |
14 |
梁冰,薛强,刘晓丽;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摄动解[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蒋明;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0年01期 |
16 |
邓英尔,刘慈群;垂直裂缝井开发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压力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1期 |
17 |
朱海军,周创兵;岩土体三维非线性渗流有限元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8期 |
18 |
解宏伟;田世澄;赵岽;屈娟;;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在开发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2期 |
19 |
丁广骧,柏发松;采空区混合气运动基本方程及其有限元解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20 |
邓英尔,刘慈群;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