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热处理高强度AISI4340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庞建超  李守新  王中光  张哲峰  
【摘要】:正通过不同温度回火处理获得强度范围为1300~2400MPa的高强钢AISI4340钢,然后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不同力学性能试验,尤其系统研究了其超高周疲劳性能。AISI4340钢的实验结果表明:随拉伸强度提高,其疲劳强度先提高然后下降;随着拉伸强度的提高或应力幅的下降,疲劳断裂位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鲁连涛,张卫华;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研究综述[J];机械强度;2005年03期
2 李治彬;高强度钢54SCV6超高周疲劳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周承恩,洪友士;GCr15钢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实验研究[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4 薛红前;杨斌堂;C.Bathias;;高频载荷下高强钢的超高周疲劳及热耗散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3期
5 洪友士;赵爱国;钱桂安;;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J];金属学报;2009年07期
6 吴良晨;王东坡;王康;邓彩艳;刘哲;;Q235B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7 张真源;王弘;;304不锈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1期
8 关昕;孟延军;;超高周疲劳的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2009年01期
9 许道奎;刘路;徐永波;韩恩厚;;挤压态镁合金ZK60的超高周疲劳行为[J];金属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清远;刘永杰;;结构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破坏行为[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11 张真源;李杰;;304不锈钢超高周疲劳试验裂尖马氏体相变[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12 顾玉丽;陶春虎;何玉怀;胡春燕;滕旭东;;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失效的基本特征[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1年03期
13 薜红前,陶华;20 kHz频率下高强度钢超高周疲劳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5期
14 闫桂玲;王弘;高庆;;平均应力对50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2期
15 姚卫星;郭盛杰;;LC4CS铝合金的超高周疲劳寿命分布[J];金属学报;2007年04期
16 赵海民;陈思联;郝立群;惠卫军;董瀚;翁宇庆;;2000 MPa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破坏行为[J];特殊钢;2008年03期
17 钱桂安;洪友士;;环境介质对40Cr结构钢高周和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9年11期
18 胡燕慧;张峥;钟群鹏;韩邦成;;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研究进展[J];机械强度;2009年06期
19 邵闯;BATHIAS Cloude;WAGNER Danièle;陶华;薛红前;;一种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及热耗散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20 薛红前;吴铁鹰;Bathias C;;拉压、扭转载荷下铸铝合金的亿周疲劳性能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闫桂玲;高庆;;LY12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雷铮强;洪友士;谢季佳;赵爱国;;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Monte-Carlo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永德;柳洋波;杨振国;李广义;李守新;惠卫军;翁宇庆;;汽车用高强度弹簧钢50CrV4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4 王清远;;超低周与超高周疲劳损伤的动力灾变问题[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5 黄志勇;Wagner D;Bathias C;;超高周疲劳中碳锰合金的金属学不稳定性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柳洋波;杨振国;李永德;陈树铭;李守新;惠卫军;翁宇庆;;高强钢的超高周疲劳强度的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燕怒;Insup lee;;等离子渗氮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行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于洋;顾家琳;崔文龙;白秉哲;方鸿生;;工业生产CFB/M高强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洪友士;钱桂安;周承恩;;低合金钢超高周疲劳的基本特征与机理[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柳洋波;李守新;杨振国;李永德;于洋;白秉哲;顾家琳;;夹杂物和贝氏体在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过程的竞争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Mn-Si-Cr系贝/马复相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徐雪霞;模拟方法在贝氏体钢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3 郭盛杰;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寿命分布和元件高可靠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薛红前;超声振动载荷下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朱明亮;汽轮机转子钢近门槛值区的裂纹扩展与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冯晓九;大瓣片高强钢球罐壳板成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张华军;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赵智力;基于等承载能力原则的高强钢低匹配焊接接头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陈学东;湿H_2S及硝酸盐环境中低合金高强度钢制压力容器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条件分析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付绍;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下钢铁材料腐蚀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宗贤;E36钢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李伟;GCr15钢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张真源;结构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云涛;酒精对TC4钛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衣鸿飞;加载频率对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植柏宇;超声加载频率对GCr15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聂丽萍;车用高强钢MAG焊焊接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少平;WELDOX960高强钢焊接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9 李晗;新高强钢潜艇结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10 张晓波;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刘大宏 通讯员 李文涛;本钢高强钢连铸连轧机组实现达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石鹰 王阳军;太钢高级别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太原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丹云 通讯员 尹冉;中国钢铁:努力让轿车更轻、更硬[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马世平;80千克级高强钢首次应用于宝泉工程[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韩惠通讯员 李会东;七建公司高强钢球罐中极板焊接合格率100%[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高福生;太钢高强钢产品推介会在济南举行[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8 记者 曹琰 陈也清;华中公司平洛工程获国优[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马琪;宝钢首批微合金汽车高强钢实现批量出口[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卫功兵 殷胜;梅钢成功生产汽车大梁钢B590L高强钢研发获得新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