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金属薄膜表面光栅制作的新方法

唐敏锦  谢惠民  朱建国  李晓军  
【摘要】:随着微米、亚微米厚度的金属薄膜在微电子设备、磁记录、光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力学性能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云纹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全场、高灵敏度的光学测量方法。为了将云纹方法应用于金属薄膜的变形测量,高频率光栅的制作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光栅制作方法或直接在试件表面制栅,或先制作独立的高质量光栅,然后再将光栅转移至试件表面,但是这些方法较难适用于在金属薄膜试件表面制作高频率光栅。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金属薄膜制作工艺和纳米压印制栅技术的金属薄膜表面制栅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制作光刻胶光栅,然后在光刻胶光栅表面制备金属薄膜,并通过光刻将金属膜加工成需要的试件形状,最后去除光刻胶层剥离金属膜,形成独立的带有高频光栅的金属薄膜试件。为了验证制作的光栅及薄膜试件的质量,对试件进行单向拉伸加载实验,并采用云纹法测量试件的全场变形,得到了金属薄膜试件的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制作带有高质量光栅的金属薄膜试件,并可用于薄膜力学性能的测量中,该方法也有望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获得更广的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平,伍瑞锋,赖国燕;连续金属薄膜的电阻率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999年06期
2 刘璇;周伟民;赵丽杰;张亚非;;超短激光诱导金属薄膜后向层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1期
3 李晓薇,董正超;小尺寸金属系统电导率的计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张广平;循环加载下金属薄膜的裂纹萌生行为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5 吴英才;顾铮(一先);;激励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金属薄膜最佳厚度分析[J];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6 刘超卓;;分析薄膜厚度与成分的卢瑟福背散射技术[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年07期
7 余潇;;分子动力学结合双温模型模拟激光加热金属薄膜[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8 Barbara G Levi ,张明圻;二维金属不是真正的金属[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1年00期
9 ;制膜技术与装置[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5期
10 钱惠国;;铬膜分光镜光学特性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马建国;扫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测量金属薄膜反射系数的实验原理[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2 尹韶云;高洪涛;杜春雷;;基于亚波长金属结构的大数值孔径透镜[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13 张伟;;金属薄膜透射率的近似计算及其分析[J];应用光学;1988年06期
14 王立锦;;改善AMR薄膜磁电阻传感器线性度的几种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15 许巍;杨金水;;金属薄膜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等效性能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3期
16 林育琼;冯仕猛;王坤霞;顾俊;刘少军;;金属薄膜厚度小于电子自由程对其光反射率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1年02期
17 董正超;金属薄膜中的量子尺寸效应[J];大学物理;1997年09期
18 余森江;张永炬;邬良能;崔玉建;葛洪良;;液体基底表面金属薄膜的特殊力学性能及复杂有序结构[J];科学通报;2006年08期
19 杨建平;陈学康;吴敢;王瑞;;纳秒激光刻蚀复合材料基金属薄膜机制研究[J];中国激光;2011年06期
20 徐攀;李兴国;;超短脉冲辐照下金膜的超快热弹性力学响应[J];机械与电子;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湧;;超快速激光照射下金属薄膜的热应力响应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樊志新;田晓耕;沈亚鹏;;微尺度下超短脉冲激光加热金属薄膜的二维热机耦合问题[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许巍;杨金水;王飞;卢天健;;糙化界面的高分子基金属薄膜延展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广平;;循环加载下金属薄膜的裂纹萌生行为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厉桂华;方炎;;缬氨酸在不同SERS基底上的增强[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锦龙;刘旭;李明宇;厉以宇;顾培夫;;利用棱镜结构高效率的耦合出表面等离子波[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侯建国;;C_(60)与金属:界面相互作用和外延取向关系[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8 方方;曹冠英;叶春暖;张晶;陈国荣;孙大林;;过渡金属薄膜氢致变色现象的研究进展[A];上海市真空学会成立20周年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兴林;姜宏伟;贾新峰;刘丽峰;郑鹉;王艾玲;;磁控溅射超薄金属膜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特性[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10 陈安民;姜远飞;隋来志;刘航;金明星;丁大军;;飞秒激光照射双层金属薄膜的热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正浓;液相基底表面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和表面粗糙机制的AFM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胡晓;亚波长结构金属薄膜中光的异常传输现象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杨丽;飞秒激光微精细加工—微量物质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殷立峰;3d金属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跃刚;色散特性材料结构的光传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魏石铭;衍射度量术在光栅形貌测量与小阶梯光栅制作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7 谢堂堂;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发射荧光法[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磊;辐照损伤材料的实验模拟研究:含氦薄膜制备及MAX相材料离子辐照行为[D];复旦大学;2011年
9 贾武林;有关可调光子晶体及金属表面周期性结构超强透射的几个理论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谢建平;原子力和磁力显微镜对液相基底表面金属薄膜微观结构和磁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杰;纳米尺度金属薄膜拉伸分叉问题数值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松权;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原理的金属薄膜色散特性检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于克东;基于表面电磁波激发的表面光栅热辐射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可为;纳米金属薄膜的光学性质[D];兰州大学;2006年
5 段金霞;纳米金属薄膜和贝壳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敏福;金属薄膜长周期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乔爱肖;利用磁控溅射制备薄膜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淑颖;微构造硅表面金属薄膜的光吸收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江川;高阈值紫外高反射薄膜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文明;基于FDTD的亚波长孔阵列金属薄膜光透射率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董映璧;俄成功观测到“放牧”原子现象[N];科技日报;2006年
2 冯卫东;美成功研发出新型纳米激光器[N];科技日报;2008年
3 物理系;薛其坤团队领衔发现单原子层的超导体[N];新清华;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