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前红董志伟  
【摘要】:将描述电磁波的Maxwell方程组和简化的等离子体流体方程组耦合数值求解,对近期110GHz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的实验过程[1,2,3]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在高气压下等离子体成丝状,中等气压下等离子体先成丝,并逐渐向连续的等离子体区域过渡,低气压下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为连续区域,各气压下等离子体区域都向微波源方向移动。初始电子数密度分布只影响放电初始阶段的等离子体区域形状,不会影响等离子体是否成丝。等离子体区域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和平行于电场方向的移动规律不同,后者由于等离子体两端存在强场区,等离子体区域被拉长,这使得电场平行于计算平面在较低的气压下出现等离子体丝阵。模拟结果在高气压下的结果和已有的理论结果[4,5]一致。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区域形状结构对压强的依赖在定性上和实验[1,2,3]符合的很好,对不同压强下理论和实验结果定量上的差异进行了物理解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臧春艳;何俊佳;程礼椿;;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的微观模型研究[J];高压电器;2005年06期
2 赵书霞;张连珠;;氮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过程的PIC/MCC模拟[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9年01期
3 管潇津;等离子体过程诊断与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张连珠;高书侠;;H_2对N_2直流辉光放电电子行为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6年07期
5 白敏菂,张芝涛,白希尧,沈丽;产生臭氧的等离子体过程及其特性[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1年03期
6 张森,陆杰,吴璧如;用共振激发延迟电离方法测定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J];光学学报;1984年09期
7 崔金玉;温雅祥;孙宇轩;;飞秒激光对酮类分子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董丽芳,殷燕,董建明;N_2介质阻挡放电中有效电场的光谱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10期
9 李弘;苏铁;欧阳亮;王慧慧;白小燕;陈志鹏;刘万东;;电子束产生大尺度等离子体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7期
10 冯贤平,徐至展,江志明,张正泉,陈时胜,范品忠,田莉,周智锦;等离子体中高阶电离离子的空间分布[J];物理学报;1988年07期
11 罗光;;康普顿散射中的‘反冲电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2 辜明钟,何启章;新型高能火花发生器的试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5年01期
13 董丽芳,殷燕;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中电子平均能量的谱线监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9期
14 杜百合,黎林村,马强,陈佺,赵宇含,夏维东;磁驱动旋转电弧运动图像及弧电压脉动的实验研究[J];核技术;2005年10期
15 杨汉祥;;高压尖端放电实质的实验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6 常铁强;非平衡电离的多时标微扰论分析[J];物理学报;1985年04期
17 ;我国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有新实破[J];测控技术;2000年01期
18 夏明鹤,谢卫平,李洪涛;预脉冲的抑制及Z-pinch实验可允许的预脉冲电压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2期
19 张超;周东方;饶育萍;陈勇;侯德亭;;FDTD方法分析高功率微波对大气的电离与击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5期
20 彭良友;徐明辉;张政;龚旗煌;;利用阿秒激光追踪和控制原子分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英文)[J];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前红;董志伟;;高功率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过程的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孔繁敖;;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3 许泽平;;丝阵Z-pinch等离子体辐射图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任晓东;黄显宾;周少彤;张思群;李晶;段书超;章征伟;但加坤;王桂林;杨礼兵;;低丝数丝阵Z箍缩等离子体内爆过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5 王兵兵;李晓峰;傅盘铭;;用量子电动力学方法看高次谐波与阈值上电离的关系[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6 丁宝卫;王宝红;胡碧涛;;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过程中的电离和电子转移[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宁成;杨震华;丁宁;;Z箍缩丝阵负载参数的优化设计[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8 徐楠;吴成印;吴志峰;梁青青;杨宏;龚旗煌;;分子的飞秒激光取向操纵[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丁宁;邬吉明;杨震华;符尚武;宁成;束小建;张扬;戴自换;姚彦忠;尹丽;孙顺凯;;Z箍缩内爆的MARED程序数值模拟研究进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10 金晓林;;电子回旋共振放电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伟科;强脉冲激光与高温等离子体及氘团簇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刘俊伯;电子与分子碰撞动量空间畸变波玻恩近似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高;利用组合脉冲辐照联合两原子体系有选择性地提高延展的高次谐波平台[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陈基根;利用组合激光脉冲辐照联合两原子体系同时展宽和抬高高次谐波平台[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征伟;径向质量分布对丝阵Z箍缩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赵海涛;氮离子在射频电极的能量分布及电子碰撞率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巧巧;飞秒强激光场中环己酮和2-甲基环己酮分子电离/解离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贾丽娜;强场中氢分子经典动力学性质研究与保结构计算[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志超;飞秒整形脉冲控制碘甲烷分子的准直及电离解离过程[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洪梅;超短激光脉冲产生等离子体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春清;模型原子在双色场辐照下的高次谐波发射及阿秒脉冲生成[D];吉林大学;2008年
8 闫玲玲;采用局域吸收边界条件求解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含时Schr(?)dinger方程[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思群;Z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产额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10 李业勋;金属丝电爆炸机理及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林川;原子内部电子运动一算便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新华社记者 姜岩 魏忠杰 钱铮 记者 吴平;“看清”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常丽君;激光驱动电子运动可绘制原子全息图[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