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托卡马克384道ECE成像诊断系统
【摘要】:ECE成像诊断系统(ECEI)是在传统的ECE辐射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测量电子温度及其涨落的新一代高时空分辨的诊断系统。与传统的ECE辐射计的主要不同,ECEI采用了一个成像辐射计阵列接收电子回旋辐射,成像阵列辐射计由垂直排列的微波天线(双偶极天线)和混频器阵列所组成。大口径的成像光学系统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的电子回旋辐射聚焦在天线/混频器阵列上,每道天线接收相同频率的辐射信号,因此接收到的是同一垂直旋线上的不同空间点的ECE,而光学系统实现了系统在托卡马克小截面极向上的分辨,就目前的光学系统所能达到的性能来看,系统的极向分辨为1.0-2.5cm,可以将定焦在EAST托卡马克小截面径向的任何位置,同时还具有变焦功能(变焦系数1-2.5),可以根据研究物理对象需要变化系统的极向分辨率;对于单一的接收天线来说,从天线接收到的ECE信号经过混频器与高功率微波源(反波管BWO)进行一次混频,得到2-20GHz的射频信号,然后再经过放大器、可控衰减器、功分器、滤波器最后与不同频率的VCO源进行二次混频,二次混频的作用是实现系统的径向分辨,目前系统的径向分辨率为0.5-1.0cm,二次混频以后信号的带宽为500MHz,经过检波器与滤波器,最后进入数据采集卡。
|
|
|
|
1 |
杨坤,方瑜德,张丽霞,杨长春,琚松青;HT-7托卡马克ECRH系统传输线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2期 |
2 |
潘皖江,武松涛,陈先忠,刘和文,俞斐;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主机支撑结构极低温条件下应力应变分析[J];低温与超导;2005年03期 |
3 |
陈一平,邱励俭,栾贵时;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数值模拟(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6年00期 |
4 |
翟侃,闻一之,俞昌旋,刘万东,汪超,庄革,徐至展;KT-5C边缘等离子体湍流性质的实验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7年04期 |
5 |
钟方川,谢纪康,徐至展;HT-6B托卡马克上的MHD扰动模式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8年04期 |
6 |
盛光昭;托卡马克工程试验混合堆等离子体性能的等值线图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9年01期 |
7 |
余元旗,刘保华,潘垣;HT-6M托卡马克电暂态行为的数字仿真(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0年00期 |
8 |
张年满,王恩耀,王明旭,洪文玉,崔成河,王志文,严东海;HL-1M托卡马克的原位硅化和锂涂层及其去除(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年00期 |
9 |
陈湘波;快速托卡马克红外辐射测温仪(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0年00期 |
10 |
彭晓炜;龚学余;刘文艳;;电子回旋波驱动电流的饱和问题[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1 |
清泉;;美国1981—1982年聚变研究活动的综合报道[J];国外核新闻;1982年12期 |
12 |
张筱龢;;温度是太阳中心十倍的等离子体[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87年04期 |
13 |
林晓东;HT-6M托卡马克杂质输运行为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4年Z1期 |
14 |
林晓东;HT-6M托卡马克杂质输运行为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4年Z2期 |
15 |
;我国核聚变研究的新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5年03期 |
16 |
胡立群;HT-7托卡马克的八管弹丸注入器[J];低温工程;1996年06期 |
17 |
潘垣,刘保华,苏建龙,尹富先,李建刚,李强;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平衡的1MW反馈控制系统[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7年01期 |
18 |
石秉仁;托卡马克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中低混杂波传播的解析分析[J];物理学报;2000年12期 |
19 |
邬良能,俞国扬,蒋丽珍,韩雁冰,刘贵泉;托卡马克中高能粒子的初始轨道及其损失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20 |
彭晓炜;龚学余;刘文艳;尹陈艳;;托卡马克极向磁场对电子回旋波吸收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