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气体传质行为研究
【摘要】:煤岩气藏具有自生自储特点,储层特征和气体传质行为是决定其能否经济开发的关键因素。煤岩储层性质与煤的变质程度密切相关,不同煤阶的孔隙结构、吸附能力和渗流产出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气体传质行为各具特点。本文对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吸附/解吸和气体传质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低煤阶煤中大孔和微孔占明显优势,而高煤阶煤中微孔占主要优势,大孔和中孔不发育;高煤阶与低煤阶煤的孔径分布特征决定了高煤阶煤的吸附能力远高于低煤阶煤;气体在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储层中的传质机理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描述气体传质行为。本文获得认识对认清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开发机理和制定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
|
|
|
1 |
周志成,王念喜,段春生;煤层水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J];天然气工业;1999年04期 |
2 |
张烈辉,杨兆中,陈军,涂中,钟孚勋;煤岩气藏数值模拟参数准备[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年02期 |
3 |
叶建平;山西朔县矿区4#煤层煤岩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山西煤炭;1996年04期 |
4 |
占海;煤炭系统将用煤岩截割阻抗A值代替传统的普氏系统f值[J];同煤科技;1996年S1期 |
5 |
刘全有,刘文汇,孟仟祥,宋岩,秦胜飞;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4年04期 |
6 |
郭春清;形成煤成油田的制约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5期 |
7 |
;山西轩岗煤田黄甲堡矿“四七层”煤的物质成分及可选性的煤岩鉴定[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58年04期 |
8 |
栗福恩;煤岩鉴定与煤质化验数据关系二则[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2期 |
9 |
何深平;;新疆乌鲁木齐县塔勒得萨依煤层含气特征[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
10 |
栗福恩;用煤岩方法确定煤的浮沉组成[J];河北煤炭;1981年01期 |
11 |
刘全有,刘文汇,秦胜飞,王万春,高波;煤岩及其显微组分热模拟成气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2期 |
12 |
顾娇杨,马立军;黑龙江省中生代煤的煤岩煤质特征[J];煤炭技术;2003年10期 |
13 |
段毅,吴保祥,郑朝阳,王传远,陶明信;煤岩生气热模拟及其对煤层气形成的示踪意义[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4 |
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
15 |
高秀明;章招兴;;低煤阶与高煤阶成藏差异性实质及主控因素[J];硅谷;2009年13期 |
16 |
刘全有;刘文汇;;塔里木盆地煤岩生物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证据[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
17 |
杨永杰;宋扬;陈绍杰;;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2期 |
18 |
丁安娜,张中宁,惠荣耀;煤岩显微组份和全煤热解色谱分析[J];沉积学报;1994年04期 |
19 |
刘全有;刘文汇;孟仟祥;;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
20 |
刘全有;刘文汇;;利用煤岩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探讨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沉积环境[J];世界地质;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