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卫星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分析

石磊  
【摘要】:因卫星油田原井网、井距与储层不匹配,而引起生产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有效开发卫星油田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油层挖潜,对油田低渗透油藏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获得实测启动压力梯度。依据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的一维非达西定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利用实验得到的回归关系式和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理论图版,结合本油田实际,得到不同生产压差下确定极限注采井距的双对数坐标理论图版,可为油田开发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仁静;刘慧卿;李秀生;张红玲;刘军;;特低渗油藏油气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8期
2 张秀安;郭肖;杨凯;张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郝斐;程林松;李春兰;周体尧;姚运杰;;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何海峰;孙天建;龙文涛;邹俊杰;;低渗透砂岩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1期
5 李拥安;常国栋;肖虎;李转红;;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几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2期
6 张跃雷;程林松;李春兰;侯君;;稠油流变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年03期
7 许建红;程林松;周颖;马丽丽;;一种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5期
8 王富平;黄全华;王东旭;杨海波;;渗透率对低渗气藏单井控制储量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08年01期
9 同登科;张先敏;;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10 李善鹏;吴凯;方艳兵;;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现象研究——以侯市地区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年01期
11 李传亮;;动边界其实并不存在[J];岩性油气藏;2010年03期
12 何学文;杨胜来;唐嘉;;深层火山岩油气藏滑脱效应及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年05期
13 胡峰;;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14 孙晓旭;杨胜来;李武广;;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超深层气藏产能方程的建立[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15 刘柏林;李治平;;准噶尔中部X区块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16 李传亮;杨永全;;启动压力其实并不存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7 姚广聚;熊钰;朱琴;彭红利;孙良田;;特低渗砂岩气藏不同原生水下渗流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4期
18 傅春梅;唐海;吕栋梁;黄小亮;邹一锋;;苏里格致密低渗透气藏有效供气半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9期
19 张俊成;杨天龙;蒋建华;;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J];中外能源;2010年01期
20 李传亮;;启动压力梯度真的存在吗?[J];石油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石磊;;卫星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流固耦合分析[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艳;郁伯铭;;分叉网络中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齐桂雪;刘凤贤;张继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庆外围低渗储层进行综合分类[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红梅;梁冰;兰永伟;;高温下岩石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王保战;胡望水;谢山立;杨奇超;;下二门油田H_2Ⅲ油组储层相控确定性模拟[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7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方俊伟;康毅力;游利军;李相臣;;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传质行为研究进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低流度油藏流体渗流特征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柏林;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及渗流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杨钊;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黄德利;大庆油田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流特征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罗瑞兰;深层气藏介质变形渗流机理及气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崔宝文;大庆外围扶杨油层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高树生;新疆莫北油田砂砾岩储层渗流机理与油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磊;低渗透五点井网油藏工程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张化强;基于非线性渗流的低渗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张爱东;特低渗透储层渗流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刘志远;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李永吉;大庆油田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分类和开发状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张新春;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及油井流入动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房朝连;基于PC机群的低渗透油藏的并行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白素;榆树林油田CO_2驱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蔡建超;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特性的分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宾;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