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截面超-超引射器内流场的流动显示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高速纹影技术及纳米粒子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对一等截面二维构型超一超引射器的内流场结构进行了研究。高速纹影照片能清晰地给出超一超引射器内的波系结构,并对不同一、二次流压力匹配情况下的流场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二次流交汇处二次流形成不同强度的激波可使超—超引射器的压力匹配范围大大拓宽;NPLS技术则可以得到引射混合层等微观流场结构,与纹影照片对比研究后发现,超一超引射混合层的发展较慢,但超—超引射器内的激波能显著增强引射混合层的发展。
|
|
|
|
1 |
王成栋,庄琦;引射器用作化学氧碘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的探讨[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7年02期 |
2 |
周道其;科学家研制成地球上最黑暗物质[J];现代物理知识;2003年03期 |
3 |
黄华,姜宗福;压力恢复系统引射器工作效率工程估算[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4 |
廖达雄;陈吉明;余永生;;引射器增强混合喷嘴性能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7年03期 |
5 |
闫宝珠;袁圣付;陆启生;;等面积混合模型与等压混合模型的理论比较[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6 |
赵宗辅,张其威,程朴人;液晶膜流动显示技术的试验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7年01期 |
7 |
吴嘉,席葆树,许宏庆;高强驻波声场中的湍流(英文)[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1年02期 |
8 |
易仕和;田立丰;赵玉新;何霖;陈植;;基于NPLS技术的气动光学畸变测量方法与应用[J];科学通报;2010年23期 |
9 |
吴嘉,席葆树,许宏庆;高强驻波声场中的湍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期 |
10 |
韩立石;激光辐照铝靶汽化过程的高速纹影诊断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1989年04期 |
11 |
余真;李守先;陈栋泉;;喷管、光腔及压力恢复系统一体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4期 |
12 |
唐川;周明轩;;用全息干涉法测量酒精灯火焰温度分布的实验[J];物理实验;1992年01期 |
13 |
;光学相关论题[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2期 |
14 |
;激光器件 化学激光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6期 |
15 |
倪文俊,高培良,李世忱;10MHz速率2ns速度的时序脉冲光闸[J];光子学报;1987年03期 |
16 |
张攀峰;王晋军;施威毅;武哲;;等离子体激励低速分离流动控制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7年02期 |
17 |
朱松林,程祖海,库耕,李再光;喷流引射器对引射式气动窗口性能的影响[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8期 |
18 |
黄知龙;廖达雄;张国彪;;附面层抽气扩压器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5期 |
19 |
唐志良,余德诰,王昭宏;液体流动双折射显示法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年01期 |
20 |
吴嘉,席葆树,许宏庆;高强声下驻波声流特性的实验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