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展的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Health Monitoring,SHM)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s,FBG)的SHM传感技术,涉及到系列光纤传感器(应变、温度、加速度、位移)开发、应变分布测量算法和技术、低温应变和温度测量及SHM应用;模态空间SHM理论和FBG应变模态测量技术;状态空间SHM理论和技术,如结构静载监测和非线性系统相空间损伤识别技术。此外还介绍了SHM系统的集成及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最后对SHM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
|
|
1 |
周雪芳,樊冰;光纤光栅用于混凝土结构监测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2 |
刘乙君;黄晨光;;轴对称壳体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0年05期 |
3 |
陈伟欢;梁硕;吕中荣;陈树辉;倪一清;廖渭扬;;超高耸结构台风期间动力特性监测[J];振动与冲击;2010年06期 |
4 |
张岩;杨娜;;环境激励下古建筑木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
5 |
张家坤,弓俊青,岳清瑞,佟晓利,姚谦峰;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6 |
周美军;韩卫华;刘永辉;孙汝蛟;;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J];四川建筑;2006年02期 |
7 |
罗尧治,翟振锋,沈雁彬;光纤传感技术在网架结构健康检测中应用[J];空间结构;2005年04期 |
8 |
李弋;;光纤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4期 |
9 |
孙艾薇;郭少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压电传感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2010年06期 |
10 |
孙庆鸿;张思;霍少成;;脉冲激振法用于机床模态分析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11 |
滕军;卢伟;;基于支持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布置方法[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8年03期 |
12 |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
13 |
顾琰斌,吕令毅;夹层玻璃板PVB动力损伤检测的有限元格式[J];建筑科学;2005年05期 |
14 |
严云;江毅;梁坚凝;胡志华;;光纤光栅监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可行性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4期 |
15 |
李学平;余志武;;一种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新方法[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
16 |
李范春;李成;张爱锋;;多元结构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分析及数值仿真(英文)[J];船舶力学;2006年06期 |
17 |
杨国安;盖会明;;海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新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3期 |
18 |
孙小华;戴国欣;廖维敏;;下弦为预应力索的协同网架动力特性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
19 |
陈洪飞;蒋红旗;;高空作业车作业臂动力特性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年01期 |
20 |
李丙涛;谢肖礼;张二毛;;ANSYS在巨型钢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