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国君黄晨光江中华刘乙君伍敏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展的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Health Monitoring,SHM)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s,FBG)的SHM传感技术,涉及到系列光纤传感器(应变、温度、加速度、位移)开发、应变分布测量算法和技术、低温应变和温度测量及SHM应用;模态空间SHM理论和FBG应变模态测量技术;状态空间SHM理论和技术,如结构静载监测和非线性系统相空间损伤识别技术。此外还介绍了SHM系统的集成及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最后对SHM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雪芳,樊冰;光纤光栅用于混凝土结构监测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刘乙君;黄晨光;;轴对称壳体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0年05期
3 陈伟欢;梁硕;吕中荣;陈树辉;倪一清;廖渭扬;;超高耸结构台风期间动力特性监测[J];振动与冲击;2010年06期
4 张岩;杨娜;;环境激励下古建筑木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张家坤,弓俊青,岳清瑞,佟晓利,姚谦峰;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周美军;韩卫华;刘永辉;孙汝蛟;;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J];四川建筑;2006年02期
7 罗尧治,翟振锋,沈雁彬;光纤传感技术在网架结构健康检测中应用[J];空间结构;2005年04期
8 李弋;;光纤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4期
9 孙艾薇;郭少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压电传感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2010年06期
10 孙庆鸿;张思;霍少成;;脉冲激振法用于机床模态分析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11 滕军;卢伟;;基于支持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布置方法[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8年03期
12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13 顾琰斌,吕令毅;夹层玻璃板PVB动力损伤检测的有限元格式[J];建筑科学;2005年05期
14 严云;江毅;梁坚凝;胡志华;;光纤光栅监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可行性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4期
15 李学平;余志武;;一种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新方法[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16 李范春;李成;张爱锋;;多元结构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分析及数值仿真(英文)[J];船舶力学;2006年06期
17 杨国安;盖会明;;海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新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3期
18 孙小华;戴国欣;廖维敏;;下弦为预应力索的协同网架动力特性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19 陈洪飞;蒋红旗;;高空作业车作业臂动力特性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年01期
20 李丙涛;谢肖礼;张二毛;;ANSYS在巨型钢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君;黄晨光;江中华;刘乙君;伍敏;;基于光纤光栅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秀娟;余有龙;张敏;廖延彪;赖淑蓉;;不锈钢片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钢结构应变测量的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路鹤;周学军;马晓;;光纤光栅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误差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洪涛;王伟;李海旺;秦冬琪;;长平煤矿钢结构输煤栈桥动力检测及模态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白国良;李红星;陈爱国;朱佳宁;;某工业厂房动力特性测试[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春林;王涛;宗长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ANSYS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勇;施斌;吴智深;;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光纤传感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安宝贵;胡名文;丁海棠;;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定位[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颖娴;王社良;吕刚;;砂砾石垫层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红莲;孙继武;贾媛;刘敏层;;25t厂房用吊车强度及模态仿真计算[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亮;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亚平;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喻言;结构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周耀;地铁车站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邹万杰;基于振动测试的杆系钢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鲍跃全;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采样与损伤识别融合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肖纯;工程结构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处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徐士代;环境激励下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东南大学;2006年
9 黄天立;结构系统和损伤识别的若干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文波;配电楼—电气设备系统的地震反应及减震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学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魏奇峰;基于模态分析的土木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与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王军;水电站厂房结构抗振加固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李斌;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分析方法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寇艳荣;密肋壁板轻框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邬昭平;登高平台消防车臂架静、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7 陈志涛;卵形消化池流—固耦合系统的ADINA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8 颜王吉;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及其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李成;基于结构模态参数损伤识别的数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甄洪闪;铺设砂砾石垫层对烟囱类高耸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春晓通讯员 闫考;重磅出击 徐工科技推出系列小挖产品[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刘晓星 刘旦 通讯员 陈伟秋 吴博智;2009年广州再攀新高[N];广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敏 通讯员 杨文隽;筑广州新高 览环球视野[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