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控制模式下低周疲劳表面裂纹的扩展特性
【摘要】:正为模拟处于双向应力状态的压力容器不同形式耐压壳体结合部位的缺陷,可以采用具有上下对称弧面且上弧面预制表面裂纹的GROSS板状光滑试样,利用悬臂弯曲加载方式,保持恒定的总应变范围来得到其扩展特性。以前多是通过调整位移或载荷来实现等幅应变控制,
|
|
|
|
1 |
盛光敏,龚士弘;C-M公式的理论推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2 |
张忠志;查子初;冯梅仪;曹秀红;王熙;;平板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J];实验力学;1988年04期 |
3 |
宋顺成;黄建文;许湘;;具有内表面裂纹高压厚壁圆管的疲劳寿命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7年01期 |
4 |
张安哥,谢敏;低周疲劳失效寿命估算[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1期 |
5 |
章走中;林玉霞;刘康林;;预测材料低周疲劳寿命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化工设备;2009年02期 |
6 |
李诚,崔根源;带表面裂纹LY12板材弹塑性抗裂特性的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89年03期 |
7 |
张国栋;苏彬;;高温低周应变疲劳的三参数幂函数能量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2期 |
8 |
吴晓松;陈荐;何建军;任延杰;高鹏;;一种新型的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9 |
孙振华,罗辉阳,赵世琦;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0 |
李敏华,毛天祥,周爱华,蒋怀庆;比例超载对铝合金圆孔薄板试件低周拉-拉疲劳寿命的影响[J];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
11 |
陈立杰;冮铁强;谢里阳;;应用幂变换法构造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幂指函数模型[J];航空学报;2006年02期 |
12 |
胡宏玖;郭兴明;李培宁;谢禹钧;李洁;;描述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循环J积分新参量[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2期 |
13 |
杨凤鹏;林卓英;;多轴载荷作用下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0期 |
14 |
戴振羽;;BHW 35钢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延性断裂韧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15 |
王立彬,靳慧,徐步青;概率局部应力应变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
16 |
刘宇杰;康国政;高庆;丁俊;;调质42CrMo钢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及其耦合损伤粘塑性本构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
17 |
陈旭,高庆,孙训方,何国球,天津大学化工系;非比例载荷下多轴低周疲劳研究最新进展[J];力学进展;1997年03期 |
18 |
刘承宗,周志勇,陈新,孙远孝;钢构件应力集中区低周疲劳分析及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19 |
朱亦钢;一种随机变化载荷的疲劳损伤累计方法[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
20 |
吴志学;;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数值模拟(Ⅱ)[J];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