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飞行器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概述

范国芳  操小龙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产生严酷的气动加热,本文主要针对气动加热对静气动弹性特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各种静热气动弹性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讲述了基于求解N-S方程的全数值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为热静气动弹性分析积累素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伟;夏巍;叶正寅;;一种高超音速热气动弹性数值研究方法[J];工程力学;2006年02期
2 吴志刚;杨超;;考虑物理参数摄动的静气动弹性鲁棒分析[J];航空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陈安;张伟伟;叶正寅;;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2期
4 郭承鹏;董军;杨庆华;李俊甫;;机翼的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10期
5 温杰;;连载:兰利研究中心的创新历程(之三) 关于气动弹性响应控制的基础研究[J];国际航空;2007年03期
6 温杰;;连载:兰利研究中心的创新历程(之四)气动弹性响应控制的应用研究[J];国际航空;2007年04期
7 张科施;韩忠华;李为吉;宋文萍;;一种考虑气动弹性的运输机机翼多学科优化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吴志刚;杨超;;一种新的气动弹性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8年05期
9 陈召涛;孙秦;;一种高精度气动弹性计算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1期
10 安效民;徐敏;陈士橹;;多场耦合求解非线性气动弹性的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3期
11 陈大伟;杨国伟;;静气动弹性计算方法研究[J];力学学报;2009年04期
12 李治涛;韩景龙;;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辨识[J];江苏航空;2010年S2期
13 周文博;陈力奋;杨琼梁;唐国安;;基于结构动力学方法的气动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4期
14 万志强;杨超;;设计敏度在气动弹性遗传优化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5 范锐军;白俊强;王军利;杨广珺;;气动弹性及并行化求解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6期
16 宋晨;杨超;吴志刚;;3种气动弹性状态空间建模方法的对比[J];航空学报;2007年S1期
17 李道春;向锦武;;非线性二元机翼气动弹性近似解析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5期
18 李道春;向锦武;;非线性气动弹性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航空学报;2008年02期
19 郑赟;;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气动弹性数值方法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9期
20 李敏;陈伟民;贾丽杰;;压电驱动器的气动弹性应用[J];航空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林;;采用微分求积法分析薄板的气动弹性响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2 叶正寅;;大型飞机中的气动弹性分析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大伟;钱卫;杨国伟;;基于非结构网格的翼身组合体静气动弹性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吴志刚;杨超;;一种新的鲁棒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谢长川;徐焱;杨超;;几何非线性气动弹性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吕斌;杨超;;考虑气动弹性的飞机概念优化设计方法[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霍应元;谭申刚;郭润江;;大型飞机气动弹性设计的工程考虑[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则霖;邹正刚;;静气动弹性效应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章俊杰;;某民用飞机气动弹性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10 肖健;马道远;韦冰峰;;新型运载器尾翼气动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大林;壁板气动弹性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梁强;复杂流场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以及气动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张伟伟;基于CFD技术的高效气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龙;基于CFD/CSD耦合的旋翼气动弹性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梁;气动弹性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于金革;应用变分方法研究气动弹性初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周文博;基于结构动力学方法的气动弹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治涛;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辨识与响应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孙良;弹性变形对机翼气动特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李珂;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气动弹性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姜元平;可折叠机翼气动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寇西平;大展弦比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模型设计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3年
9 柴玉阳;亚音速气流中板壳结构气动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成婉菊;基于N-S方程的飞机静气动弹性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