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效应对相对论性束流等离子体作用中全k空间不稳定性的影响——应用于快点火
【摘要】:激光产生的大通量超热电子在未磁化致密背景等离子体中输运时,会在全k空间诱发成丝不稳定性、双流不稳定性以及成丝-双流混合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对电子的输运和沉积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碰撞效应对这些不稳定性的影响是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快点火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线性分析,对电子分布函数采用漂移麦克斯韦分布,采用坐标旋转的方法,将二维问题化为准一维问题,得到动理学框架下的色散方程。由于这一色散方程没有简单的解析解,本文主要立足于数值求解,为了得到精确的数值解,我们对等离子体色散函数采用了误差小于5%的pade四极点近似。研究表明,在不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情况下,当背景等离子体密度和入射束流电子密度接近时,碰撞效应会衰减成丝不稳定性;当背景等离子体密度远大于入射束流电子密度时,碰撞效应可以增强成丝不稳定性。如果包括空间电荷效应,则碰撞效应在背景等离子体密度较小时也可以通过阻尼空间电荷效应而促进成丝不稳定,这是一种以前并未发现过的新机制。此外,碰撞效应可以将最不稳定模向长波区显著地移动,以形成更大的细丝。与此不同,碰撞效应总是衰减主要呈静电性的双流不稳定性和成丝-双流混合不稳定性,并且基本不移动最不稳定模。从而,在密度较大的等离子体中,与无碰撞情况不同的是,成丝模的增长率可能超过成丝-双流混合模的增长率,成为主导的不稳定模。本文最后给出与快点火方案参数接近的不稳定性增长率,数值解表明在背景等离子体密度达到固体密度附近时(~10~(23)cm~(-3)),呈静电性的双流模和成丝-双流混合模将完全被碰撞效应抑制。相反,在固体密度以上区域(10~(23)cm~(-3)),呈电磁性的成丝不稳定模的增长率被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成为主要的不稳定性。这意味着在靶心区,成丝不稳定性仍将起着主要的作用,反常加热极机制仍很有可能存在。
|
|
|
|
1 |
张家泰,聂小波,苏秀敏;相干与非相干激光成丝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
2 |
于立春,陈志华,屠琴芬;激光在等离子体中成丝特性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
3 |
钱丹娜;李雪春;王友年;;平板直流负偏压碰撞鞘层Child-Langmuir定律的拟合公式[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6年01期 |
4 |
梁国忠;激光辐射方向图轴线不稳定性的测量[J];激光技术;1984年06期 |
5 |
孟显,王友年,马腾才;电子发射对稳态等离子体鞘层影响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
6 |
郝颖;263.net;俞俊生;王爱科;彭晓东;龙永兴;谭宝林;;带转动的相对论电子束在非中性等离子体柱状波导中传输的稳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1期 |
7 |
刘磊承;陈明生;;二维时域电场积分方程不稳定性的改善方案[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8 |
丁卫星,黄巍,佘红权,林毅君,俞昌旋;等离子体中准周期混沌的实验观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9 |
张自嘉,李广庭;激光系统的不稳定性及混沌[J];光电子.激光;1993年03期 |
10 |
李希国;刘航;刘建业;;重离子碰撞两体关联输运理论 Ⅱ.使用变分原理确定单粒子态的演化方程和反对称分子动力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2期 |
11 |
汤叔楩;;注入到外电场的正负电子对的静电不稳定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12 |
杨昱冰;王石语;蔡德芳;文建国;过振;;被动调Q激光器输出波动因素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1期 |
13 |
杜九林;;非平衡高温等离子体中温度梯度的不稳定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14 |
于善夫,熊彩东,刘盛纲;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1年02期 |
15 |
吴俊芳,李潮;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可饱和吸收实验与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5年07期 |
16 |
林立中;直流辉光放电正柱区等离子体轴向不均匀性及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
17 |
郭书印;磁场和温度对相对论电磁双流不稳定性的影响[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2年03期 |
18 |
罗伟;吴先良;陈明生;沙威;;时域电场积分方程后时不稳定性的一种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9 |
C.O.Weiss;;三模连续激光中的混沌[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20 |
V.S.Golubev;安承武;;快速流动工业CO_2激光器的输出稳定性[J];激光与红外;198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