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潘文霞孟显陈熙吴承康  
【摘要】:正大气压直流非转移式电弧等离子体以其简易的装备设施及远高于一般热源的热流密度,在材料制备与加工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规使用的湍流等离子体射流具有很强的无规则脉动,一般所说的温度和速度等参数及其分布,都是时间平均值。其径向温度梯度约为1000 K/mm,轴向温度梯度大于200 K/mm。层流等离子体射流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及参数可重复性,其径向温度梯度可高达6000 K/mm,轴向温度梯度一般低于60 K/m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在熙;;Landau阻尼物理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2 慕宇光,王瑞金,马玉臣,谭春雨,夏曰源;低速重离子在热等离子体中电子能量损失的Z_1振荡效应[J];核技术;1998年12期
3 云中客;;金属流体的自搅动[J];物理;2010年05期
4 齐志红,陈允明,吴承康,董务民;热等离子体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力学进展;1999年02期
5 冯石根,李中杰;伴燃等离子体射流的计算公式[J];河南科学;1995年04期
6 梁其民,曹钢;热等离子体对低速重离子的阻止本领[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0年04期
7 王海兴;陈熙;潘文霞;程凯;;层流与湍流等离子体冲击射流特性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8 王万录,高锦英,廖克俊,任罡,邱文元;直流热等离子体低压高速率合成金刚石薄膜[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9 彭晓炜;龚学余;刘文艳;刘燕;尹陈艳;;电子回旋波在热等离子体中的功率沉积[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7年04期
10 李世昌,孙永盛,马文杰;热等离子体中的相对论线跃迁概率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11 覃攀;李祥;陶旭梅;冉祎;余徽;戴晓雁;印永祥;;热平衡等离子体热力学函数理论计算[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7年04期
12 吴承康;我国等离子体工艺研究进展[J];物理;1999年07期
13 潘文霞;孟显;陈熙;吴承康;;等离子体射流产生与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14 许士元 ,叶美玲;ECR源用于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情况[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5年04期
15 李毅;热等离子体中的尾波加速[J];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16 万雄,陶建文,于盛林,高益庆;扇束辐射层析技术重建三维流场[J];光子学报;2004年02期
17 邓锡铭;沃新能;陈时胜;;激光核聚变国内外概况(上)[J];激光技术;1982年03期
18 白亦真,吕宪义,金曾孙,邹广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法沉积金刚石薄膜[J];人工晶体学报;1991年Z1期
19 万德成,陈允明;高频感应热等离子体中颗粒运动和加热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20 袁建奎;孙永盛;郑绍唐;;热等离子体中电子弹性散射的屏蔽效应[J];计算物理;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霞;孟显;陈熙;吴承康;;减压热等离子体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2 印永祥;;热等离子体在化工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吴贵清;王哲;李和平;包成玉;;载气对热等离子体发生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张登红;董晨钟;蒋军;李博文;;等离子体效应对类氦Ar离子双激发态衰变特性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冯岩;任春生;王德真;;大气压下大尺度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范倩倩;钱沐杨;任春生;;单电极结构产生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的放电特性[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刘莉莹;张家良;郭卿超;王德真;;Ar/H_2/SiCl_4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射流的光谱诊断[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8 任春生;王德真;钱牧扬;;高化学活性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及其在表面有机物脱除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9 李果;王森;乐沛思;李和平;包成玉;;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氩等离子体射流的光谱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汉明;李英骏;张杰;;纵向泵浦X射线激光中一种全新线聚焦方案的提出[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红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与团簇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2 刘莉莹;大气压射频Ar/H_2/SiCl_4等离子体射流实验诊断及其沉积硅薄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钱沐杨;预电离双高压电极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晓桂;大体积均匀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制备碳纳米颗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袁承勋;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鑫;等离子体填充喇曼型自由电子激光的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磊;快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计算及驱动电流的理论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3 刘小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及其灭菌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廖妍俐;热等离子体中横模和纵模的色散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吴贵清;带滞止面的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发生器与反应器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冯岩;大气压大尺度等离子体射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海波;脉冲等离子体产生及其射流膨胀过程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魏国东;大气压双阳极DBD氩冷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耿振;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宫继全;气流流场对电弧螺旋不稳定性影响的分析与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映璧;俄准确测出高温等离子体温度[N];科技日报;2003年
2 记者 高博;国际核聚变实验堆将在中国采购电源[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