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  
【摘要】:为了分析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考虑基础弹性模量、基础厚度和宽度等因素,研究了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刺入量等性状的影响,提出了基础相对刚度系数Ke,并根据不同基础刚度下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趋势,将基础分为柔性、半柔性和刚性基础3类。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2 陈静曦;任奋芝;姜生高;;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分析[J];土工基础;1993年02期
3 陈学军;虞小平;;加筋垫层对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试验[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崔婷;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4年03期
5 巩天真;常积玉;韩鹏举;;一种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装置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8年04期
6 杨峰,黄海松,钟裕庭;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15期
7 王洪发;白顺果;;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计算[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张希宏,杨明群;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湿陷性评价[J];电力勘测;2001年01期
9 张定;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分析与计算[J];铁道学报;1998年06期
10 马海龙,董金潮;目标桩土应力比在柔性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1 龚晓南,褚航;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12 赵延林,张春玉,甘玉叶;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应力分配实验[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3 刘志丰,陈永光;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J];建筑技术;2002年12期
14 李作勤;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和优化设计[J];岩土力学;1995年04期
15 商高峰;赵维成;吴爱君;;关于复合地基褥垫层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35期
16 郎瑞卿;闫澍旺;孙立强;陈静;;考虑水平摩阻力和大变形的刚性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8年10期
17 郭忠贤;霍达;;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及承载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18 娄国充;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1998年05期
19 韩杰;叶书麟;;复合地基应力特性分析[J];工程勘察;1993年05期
20 常军辉;;灰土挤密桩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邱正祥;叶观宝;杨德生;;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卸荷时的桩土应力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郭志业;;深层水泥搅拌复合地基的荷载桩土分担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王维玉;赵拓;王利广;李仕良;;刚性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大比例静力试验及结果分析[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5年
6 孔禹;;黄土地区垃圾焚烧电厂复合地基应用研究[A];2021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21年
7 连峰;朱磊;刘治;付军;龚晓南;;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现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A];第十一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C];2021年
8 高广运;李思莹;耿建龙;游远洋;;高速铁路近邻建筑物振动特性和基础减振研究[A];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9 付永飞;周静静;邵敬伟;;洹河景观建设工程(于曹闸)工程[A];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9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获奖项目、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BIM应用大赛获奖项目[C];2020年
10 贾富丽;冯小冬;王晓丰;;多桩型复合地基在淤泥质土地层中的应用[A];2020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0年
11 李先顺;王志军;;承载力检测不合格的管桩改为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A];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20年
12 侯晋芳;于健;胥新伟;;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现场载荷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3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4 闫明礼;刘国安;;复合地基中桩型的合理选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5 霍凯成;;石灰桩复合地基加固应用实例[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16 邵锦周;吴连祥;龚海斌;;漫谈复合地基补强[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7 张玲;岳梢;周杰;赵明华;;基于荷载传递法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简化计算方法[A];第十一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C];2021年
18 董玉凯;;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作用的单桩有限元分析[A];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9 王凤池;朱浮声;;碎石桩和锥形桩组合型三元复合地基的理论探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0 王维玉;赵拓;丁继辉;;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泰灃;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桩网复合地基体系沉降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
3 于进江;大面积场坪下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陈胜;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5 周海祚;刚、柔性荷载下不同类型地基稳定破坏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王仙芝;多元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模型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牛建东;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性状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饶为国;桩—网新工法加固软土路基理论与技术[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11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2 李海芳;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3 程海涛;路堤荷载下软黄土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4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15 魏芸;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固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6 茅晓辉;变刚度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7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8 张玲;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其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9 田效军;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发展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0 张崇磊;中等压缩性土地区短桩桩网复合地基路基荷载传递规律及沉降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晶晶;邯郸地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2 王洪发;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性状和桩土应力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凯杰;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高同玉;油罐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及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彭涛;高速铁路桩—筏(网)复合地基荷载分担现场测试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薛健成;双桩型复合地基工作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高曼;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9 王伟;路基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稼轩;粤北岩溶地区预制桩复合地基宏观本构的建立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1 任飞;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12 龙秀均;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3 张东雪;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现场监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4 赵伟;客运专线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15 王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6 强小俊;桩—网复合地基的性状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7 徐志刚;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数值模拟及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8 梁文文;桩—网复合地基的静力与动力有限元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9 龙军;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20 程晓文;桩—网复合地基在黄土地区大厚度回填土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黄慧仙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脚踩泥土,才能解决问题[N];浙江日报;2019年
3 王方;操纵单个miRNA改良水稻多性状机制获揭示[N];中国科学报;2021年
4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观浦 韩雪平;聚集多个优良性状 新品种有望打破进口杏垄断[N];科技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