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缩机振动控制中运用ANSYS多物理场
【摘要】:往复式压缩机工作时,管道内的气流脉动与管道系统的机械振动同时存在,气流脉动会进一步引起管道系统的机械振动。由于气流脉动与机械振动两个振动系统的耦合作用,仅控制其中一个振动系统无法解决压缩机的振动问题。考虑流固耦合的复杂性,目前对于两种振动系统大都采用独立的模块进行分析,两者不能协同作业,且工作量大、精度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压缩机气流脉动—机械振动一体化模型,利用ANSYS的多物理场实现气流脉动与机械振动的高度耦合。该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在预处理上能够通过一次输入完成两项数值分析,从而大大节省时间与精力,减少了压缩机特别是多级压缩机建模过程中的出错率;程序通过采用了三维物理模型代替以往的一维模型,并加入流固耦合边界条件,不仅提高了模拟精度还增加了可视化效果。气流脉动分析的结果可以直接为机械振动分析所用,避免了数据的转化过程中精度损失和时间消耗。气流脉动-机械振动一体化模型在某压缩机系统进行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
|
|
|
1 |
刘虎;;往复压缩机工艺气管线气柱固有频率分析[J];通用机械;2008年12期 |
2 |
徐斌;冯全科;余小玲;;往复压缩机级间管路气流脉动研究[J];压缩机技术;2009年03期 |
3 |
张士永;马静;;往复压缩机气流脉动及管道振动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1年01期 |
4 |
;往复压缩机管线振动的控制[J];压缩机技术;2010年06期 |
5 |
卢云;;关于往复压缩机的缓冲器容积值的探讨[J];压缩机技术;2009年06期 |
6 |
鲍雨梅,盛颂恩,孙礼弘;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J];压缩机技术;2003年01期 |
7 |
;2009年《压缩机技术》总目次[J];压缩机技术;2009年06期 |
8 |
唐永进;往复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压缩机技术;2001年02期 |
9 |
刘树林,张嘉钟,黄文虎,时文刚;基于小波包与粗集的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J];压缩机技术;2002年02期 |
10 |
李泽豪;顾海明;;往复压缩机管道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J];化工机械;2010年01期 |
11 |
贾振卿;往复压缩机的运行与维护[J];通用机械;2002年Z2期 |
12 |
窦唯,刘树林,孙明,陈业生;生物免疫机理在往复压缩机在线状态监测中的应用[J];流体机械;2004年05期 |
13 |
牛福春;顾海明;;往复压缩机管道振动分析[J];压缩机技术;2008年01期 |
14 |
谢超;常攀;魏俊晓;;往复压缩机管道振动测试分析[J];压缩机技术;2009年06期 |
15 |
王应来,张利平,尤磊;变频调速技术在往复压缩机上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0年06期 |
16 |
薛玮飞,杨晓翔,郭金泉;往复压缩机管系的实验模态分析[J];通用机械;2003年01期 |
17 |
郭文涛,陈黎明,祝捷;往复压缩机脉动缓冲器的容积确定[J];压缩机技术;2005年01期 |
18 |
武明杰;;往复压缩机的管理[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
19 |
郭文涛;;脉动抑制装置在往复机运行中的作用[J];压缩机技术;2010年01期 |
20 |
刘允刚;段礼祥;么子云;;往复压缩机管线振动原因识别方法综述[J];压缩机技术;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