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区发生了M_w7.6级的集集大地震,地震的破裂出现在南北向延伸的车笼埔断层上。主震发生后,台湾有关研究机构迅速在震源区增设了许多GPS观测台站(Yu等,2001),用于记录地表的震后变形,以期了解震源区深部的物理性质和应力状态。震后450天的GPS观测资料显示了地震之后断层附近仍然存在较大的地表位移,尤其是在断层的上盘(Yu等,2003)。本研究利用二维黏弹性LDDA方法,以GPS观测资料作为约束,对台湾集集地震震后450天的变形场进行了模拟,希望能够加深对震后变形产生机制的认识。
|
|
|
|
1 |
王惠菇;刘宝琛;;X光拷贝云纹栅光学倍增技术测量裂纹尖端弹塑性变形场[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3期 |
2 |
夏海廷;郭荣鑫;樊则宾;杨邦成;钱晓凡;程赫明;;数字全息法测量透明物体变形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7期 |
3 |
马喜腾;叶绍英;;正交网格云纹法及其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1期 |
4 |
牛永强;胡秋实;闫德莹;刘贵全;胡小方;许峰;缪泓;张忠;;基于数字图像体相关的物体内部三维位移场分析[J];实验力学;2011年03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