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

金宁德  吕剑  肖楠  
【摘要】:利用放置参考截面的方法,本文建立了描述混沌吸引子形态的一般方法。利用计算吸引子矩参量来考察吸引子矩随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过渡流型吸引子矩随延迟时间的变化比较剧烈,水包油流型则比较平缓。基于垂直上升管中采集到的60组油水两相流电导波动信号,并利用不同的2维吸引子形态特征量对流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包油以及油水过渡流型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预示着混沌吸引子形态描述是研究油水两相流流型转化的有效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宁德,吴伟,田树祥,王微微;基于运动波理论辨识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金宁德,聂向斌,任英玉,张明学;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型辨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3 张修刚,张钦明,王栋,林宗虎;应用Coriolis流量计测量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含水率[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4 谭超;董峰;施艳艳;;基于V型内锥与电导环的油水两相流参数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11期
5 宗艳波;金宁德;王振亚;王振华;;倾斜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周界测度分析[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6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7 姚海元,宫敬;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转换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8 赵鑫,金宁德,李伟波;油水两相流相含率的软测量方法[J];化工学报;2005年10期
9 刘磊;李操;周思怡;周芳德;;油水两相在不同展角裂缝中的水平流动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10 钱益斌;杨利民;;管道内油水两相流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11 叶晶;郭烈锦;谢晨;徐强;;双环电导探针测量油水两相流相反转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12 张松林;周云龙;;油水两相流电导信号的IMF特征提取及流型识别[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3 李洪伟;周云龙;;基于多尺度的气液两相流图像信号质量指数谱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张春晓;张涛;;基于HHT的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15 赵冬建;郭烈锦;胡晓玮;;油水两相分散流的相界面浓度输运方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16 李明忠;李菲菲;杨国锋;;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变规律实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7 吴铁军,郭烈锦,刘文红,张西民;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18 刘文红,郭烈锦,吴铁军,张西民;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19 刘文红,郭烈锦,张西民,白博峰,吴铁军;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分流型阻力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20 黄善仿;逯军;张炳东;王栋;;基于单丝电容探针的机油-水两相流水相高度的测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韩骏;小波熵与小波网络在多相流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连福;油水两相流流型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松林;基于电导波动信号的油水两相流流型识别[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