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低渗孔隙介质中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进展

任晓娟  齐银  张宁生  张国辉  
【摘要】:流体在特低渗储层中渗流时,渗流速度很低,经典的达西定律已经不能表达其渗流规律,研究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对经济有效地开发此类储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低速非达西渗流现象的提出,低速渗流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研究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存在的主要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艳艳;李洪建;张炜;高雨;郭利;;启动压力影响低渗透油田产量递减规律机理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文学;马新仿;王玉敏;;束缚水饱和度对水力压裂非达西气井产能的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3期
3 马晓鸣;赵振宇;刘昊伟;;山东车西洼陷异常高压对特低渗储层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4 赵振宇;;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特低渗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5 高辉;解伟;杨建鹏;张创;孙卫;;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6 张晓亮;张金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7 王正来;;低孔低渗油田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以海拉尔油田南贝尔凹陷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8 林伶;牟中海;马达德;寇福德;景海权;;昆北油田切12区E_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特种油气藏;2011年04期
9 刘洪;王新海;杨锋;胡治华;;双孔低渗油藏压力响应特征[J];油气井测试;2011年03期
10 武毅;;包14块低渗透油藏注CO_2开发效果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3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娟;齐银;张宁生;张国辉;;低渗孔隙介质中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傅礼兵;姚约东;;基于指数式非达西渗流模型的解析解[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邵九姑;许友生;;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系统的数值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凯;雷学文;;Forchheimer型三维非达西渗流有限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高红梅;兰永伟;;温度作用下岩石非线性渗透规律的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付春权;尹洪军;万贵春;杨知盛;;低速非达西渗流不稳定压力动态特征[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7 李玉成;刘勇;陈雪峰;姜俊杰;马宝联;;波浪作用下局部开孔沉箱内、外渗流场压力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光焕;孙建芳;邱国清;王宏;;胜利稠油流渗流特征及应用研究[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殷代印;高潘青;;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10 肖鲁川;曹维政;张江;曾吉平;;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根华;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2 王国鹏;安棚油田特低渗储层研究及开发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石京平;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5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王坤;考虑起始比降的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冯树义;榆树林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井网优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罗瑞兰;深层气藏介质变形渗流机理及气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10 崔宝文;大庆外围扶杨油层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宗原;低渗透介质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2 朱长军;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2年
3 龙腾;低渗油藏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系统研制[D];清华大学;2005年
4 李军;二维非达西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董大鹏;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蔡建超;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特性的分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付晓燕;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影响物性的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8 孟玉娟;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条件下产能动态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胡其华;低渗透非达西渗流带Stefan条件动边界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魏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条件下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玉立;稠油热采非达西渗流机理研究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潘为英;亮出两个“撒手锏” 十亿油藏“大突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潘为英 李康;非达西渗流理论让油区“返老还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记者 岳双才;华北油田加快油气勘探步伐[N];中国石油报;2001年
5 特约记者 林勇;从砂砾岩中榨“油”[N];东营日报;2010年
6 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