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基于振动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无损检测[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2 |
祁德庆;李帅;王剑平;;海洋平台损伤诊断及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应用[J];结构工程师;2008年01期 |
3 |
刁延松;李华军;;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损伤诊断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年04期 |
4 |
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海洋平台结构环境激励的实验模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5年02期 |
5 |
杨和振,李华军,王国兴;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仿真研究[J];海洋工程;2003年04期 |
6 |
杨国安;盖会明;;海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新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3期 |
7 |
琚建华,陈琳玲,李崇银;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及其指数定义的初步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6期 |
8 |
吴德星,陈学恩,吕建;热带连续层化海洋中的海底地形影响——海洋波动控制方程组[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9 |
欧进萍,肖仪清,黄虎杰,段忠东,张涛,李维星;海洋平台结构实时安全监测系统[J];海洋工程;2001年02期 |
10 |
叶志敏,张铭;中、低纬太平洋ARGO测站Rossby内波垂直模态的数值计算[J];海洋通报;2004年06期 |
11 |
张铭;邓冰;赵艳玲;;不同模态海洋内波特征的诊断分析[J];海洋预报;2007年01期 |
12 |
李海波,吴映栋;海洋平台结构抗震可靠性时程分析方法[J];海洋工程;2004年02期 |
13 |
周焕廷,王燕,朱雷鸣;海洋平台动力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4 |
金伟良,龚顺风,朱俊民;海洋平台结构管节点强度可靠性分析[J];科技通报;2002年05期 |
15 |
桂洪斌,金咸定,肖熙;海洋平台振动控制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平台;2003年05期 |
16 |
张强;嵇春艳;范佰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8年02期 |
17 |
曲乃泗,魏建国;海洋平台结构的局部地震反应[J];海洋通报;1987年01期 |
18 |
周发琇,于慎余;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的区域性特征[J];海洋与湖沼;1990年02期 |
19 |
霍发力;嵇春艳;李珊珊;陈明璐;;基于模糊理论海洋平台的MRFD半主动控制理论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9年01期 |
20 |
沐阳,张圣坤;考虑节点柔度的海洋平台结构总体分析[J];海洋工程;199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