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中选方案分析
【摘要】:Herzog de Meuron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方案设计竞赛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其近期设计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场方案——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主场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设计风格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从中归纳出一些共性的特质,以为未来体育场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提供引导和借鉴。
|
|
|
|
1 |
陈岗;走近生态建筑[J];福建建筑;2001年02期 |
2 |
钱锋;我国生态建筑实践需解决的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3期 |
3 |
高峰;;高科技武装的未来生态建筑[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11期 |
4 |
万同己;;新兴的“植物生态建筑”[J];世界知识;1994年17期 |
5 |
晏钢,赵灿;开发云南的特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生态建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6 |
陈 易;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与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
7 |
王比君;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3年18期 |
8 |
白雅莹,盛盘生;浅谈别具魅力的生态建筑[J];林业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
9 |
余义耕!浙江金华市;推广生态建筑好[J];建筑;1994年02期 |
10 |
刘敏;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2年01期 |
11 |
严建伟,王丽洁;吸收多学科思想是发展生态建筑的必由之路[J];新建筑;2003年06期 |
12 |
牟志平,解建侠,王长庆;生态建筑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3 |
查新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居住区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安徽建筑;2004年05期 |
14 |
陈海鹏;浅议生态建筑的三个技术层次[J];山西建筑;2004年21期 |
15 |
马进,童乔慧;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J];新建筑;2004年06期 |
16 |
汪维,王孝英,孙丽亨,张海青,陆善后,江燕;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J];上海建材;2004年06期 |
17 |
陈启;;植物生态建筑举隅[J];环境;1995年02期 |
18 |
侯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J];四川建筑;2000年04期 |
19 |
袁镔;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套路[J];房材与应用;2003年02期 |
20 |
郭仕群;与地域特征结合发展生态建筑[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11期 |
|
|
|
|
|
1 |
董聪;曹申;;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中选方案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
2 |
迟吉斌;阮新伟;刘晓东;;2008奥运会主火炬塔钢结构安装测量技术[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3 |
薛燕;杨启涛;;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防汛安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4 |
安同富;焦红娟;;聚丙烯纤维在国家体育场工程结构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5 |
周乾;成利伟;;浅议生态建筑的几点特性[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李茜;王轶男;;生态建筑[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王印鹏;金磊;柳昆;彭芳乐;;国外小型地下生态建筑分析[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李道增;;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
9 |
张建周;;浅谈生态建筑[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马铁军;;论生态建筑[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