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滕祥泉王依群丁永君安国亭  
【摘要】:通过对某混凝土架空加层结构系统在原结构和新增结构之间加阻尼器进行被动控制,探讨对结构在加层部分与原结构之间增加阻尼器的前后在三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弹性动力时程计算,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种结构适当部位加设阻尼器可明显减小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产生的结构动力响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彦涛,韩雪;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结构地震响应的时程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2期
2 侯俊锋;苏三庆;王社良;;某砖石古塔抗震加固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02期
3 张艳玉;肖斌;;基于SMA拉索的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05期
4 S.A. Motahari;M. Ghassemieh;S.A. Abolmaali;;地震激励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在结构被动控制中的应用[J];钢结构;2008年06期
5 谭婉清;董军;;肘节式支撑钢框架非线性时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6 黄誉;彭伟;;浅述结构消能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7 凌育洪;彭辉鸿;张帅;;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及其减震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滕睿;陈曦;王涛;;持续变刚度摩擦型阻尼器[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4期
9 董雪花;孔令俊;;Zn-22Al阻尼器减震性能的数值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2期
10 程光煜;叶列平;朱兴刚;;偏心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分析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2期
11 范雪梅;尹新生;;底部框架结构中铅阻尼器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12 张玉良,汤昱川,张铜生;设置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减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04年03期
13 张相庭;结构顺横风振综合被动控制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14 李忠献,姜南,徐龙河,周云;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6期
15 张琴,楼文娟,陈勇;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目标函数及其实现方法[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16 左小晗,陈兴冲,陈立强;装有悬吊式水箱建筑结构的减震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7 赵江曼;;基础隔震结构拟静力地震反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18 聂一恒;邓雪松;周云;;某位移比超限偏心结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控制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9 凌育洪;彭辉鸿;马宏伟;张帅;;SMA在结构被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0 马建;;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祥泉;王依群;丁永君;安国亭;;架空加层结构耗能减振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2 刘雯彦;瞿伟廉;;控制高层钢结构建筑地震反应的粘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3 姜南;李忠献;;安装MR阻尼器相邻结构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4 贝伟明;;高层建筑利用粘弹性阻尼器减震的优化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5 李峰;郑天心;王伟;;粘滞阻尼器在某电站锅炉构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袁平;梁军;陈一兵;;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梁枢果;;可调液体—质量阻尼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风振响应的控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高莹;;耗能减震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根会;朱晞;;拉压型阻尼器的复合刚度和能量耗损因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10 齐卫忠;;高层钢结构阻尼器的安装[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閤东东;利用主从结构相互作用的被动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龙河;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结构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杨军;铅挤压阻尼器的研制及结构消能减震相关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刘广义;地震作用下电厂锅炉构架的振动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吕杨;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肖晓春;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朱珊;柔性支撑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赵东;(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10 彭凌云;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响应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设有阻尼装置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俊永;粘弹与粘滞阻尼器在建筑减震中的性能分析与比较[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彭辉鸿;一种新型SMA阻尼器的设计及数值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同忠;粘滞阻尼器和铅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邓涛;粘弹性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与优化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6 郭晨光;安装粘弹性阻尼减振装置的高层建筑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杨翠青;周边支撑抽空四角锥网架的减震参数敏感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赵斌;粘滞型阻尼器安装误差对消能减震效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邢书涛;新型软钢阻尼器及其在结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10 陆运军;阻尼器耗能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及地震作用取值分析[D];广西工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兰 席斯;安装阻尼器为建筑增加一份抗震保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2 程超 李虹 王占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装”风阻尼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4 首席记者 任荃;“弹簧”以柔克刚 校舍岿然不倒[N];文汇报;2009年
5 本版编辑 陆建衡 王尚 陈永祁 罗琦 荆闻 何闻;人类防震技术,要镇住背驮大地的“鳌鱼”[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刘国锋 祁飞虎;新技术打造出新首体[N];首都建设报;2007年
7 陈永祁;五大乱象困扰建筑抗震工程[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相晓冬;大地震震出国产避震技术[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严斌;9度设防 向峨乡政务中心成避灾中心[N];成都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祝福 通讯员 王艳;西部最大垃圾处理中心在包头建成[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