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某混凝土架空加层结构系统在原结构和新增结构之间加阻尼器进行被动控制,探讨对结构在加层部分与原结构之间增加阻尼器的前后在三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弹性动力时程计算,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种结构适当部位加设阻尼器可明显减小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产生的结构动力响应。
|
|
|
|
1 |
薛彦涛,韩雪;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结构地震响应的时程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2期 |
2 |
侯俊锋;苏三庆;王社良;;某砖石古塔抗震加固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02期 |
3 |
张艳玉;肖斌;;基于SMA拉索的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05期 |
4 |
S.A. Motahari;M. Ghassemieh;S.A. Abolmaali;;地震激励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在结构被动控制中的应用[J];钢结构;2008年06期 |
5 |
谭婉清;董军;;肘节式支撑钢框架非线性时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
6 |
黄誉;彭伟;;浅述结构消能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
7 |
凌育洪;彭辉鸿;张帅;;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及其减震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8 |
滕睿;陈曦;王涛;;持续变刚度摩擦型阻尼器[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4期 |
9 |
董雪花;孔令俊;;Zn-22Al阻尼器减震性能的数值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2期 |
10 |
程光煜;叶列平;朱兴刚;;偏心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分析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2期 |
11 |
范雪梅;尹新生;;底部框架结构中铅阻尼器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
12 |
张玉良,汤昱川,张铜生;设置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减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04年03期 |
13 |
张相庭;结构顺横风振综合被动控制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4 |
李忠献,姜南,徐龙河,周云;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6期 |
15 |
张琴,楼文娟,陈勇;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目标函数及其实现方法[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
16 |
左小晗,陈兴冲,陈立强;装有悬吊式水箱建筑结构的减震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
17 |
赵江曼;;基础隔震结构拟静力地震反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
18 |
聂一恒;邓雪松;周云;;某位移比超限偏心结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控制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19 |
凌育洪;彭辉鸿;马宏伟;张帅;;SMA在结构被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20 |
马建;;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