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国范;;大跨空间结构的分类及发展特征[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2 |
董高红,王岚,徐国彬,高日;开合结构及其在我国的开发前景[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3 |
吴建平;;浅析大跨空间结构的新发展[J];科学之友(B版);2007年10期 |
4 |
陈志华;开合结构[J];建筑知识;2001年01期 |
5 |
苏建华;韩大建;黎志军;;折叠开合式膜屋盖建筑简介[J];钢结构;2006年04期 |
6 |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7 |
王力,吕大刚,张世海,王光远;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设计初探[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8 |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3期 |
9 |
童丽萍,李现辉;一种新型的预应力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河南科学;2005年03期 |
10 |
张凤文,刘锡良;开合屋盖结构的发展及开合机理研究[J];钢结构;2001年04期 |
11 |
田黎敏;王媛;;大跨空间结构的胎架设计及受力性能研究[J];钢结构;2009年12期 |
12 |
贾皓;;大跨空间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原理与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
13 |
孟凡林;孟祥瑞;徐德英;刘敏;刘子鑫;王万利;;SAP2000在大跨空间结构抗震分析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14 |
周岱,舒新玲,周笠人;大跨空间结构风振响应及其计算与试验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2年04期 |
15 |
于永修;;大跨空间结构的分类及发展特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4期 |
16 |
孟兮;何昆;张建坤;许宁;;空间结构有限元分析与监测技术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9期 |
17 |
李忠学,李元齐,严慧,季渊;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J];空间结构;2000年04期 |
18 |
王臣;;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
19 |
徐赵东
,李爱群
,叶继红;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与发展[J];振动与冲击;2005年03期 |
20 |
杜东升,李爱群,徐赵东,叶继红,沈顺高;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J];特种结构;2005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