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桩—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观点出发利用样条特解边界元及采用改进的Newmark方法进行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土共同作用的抗震分析.采用样条特解边界元不仅具有输入数据少,计算工作量小,而且避免了域内积分、奇异积分,是求解共同作用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桩—土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将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它随着地基土的软弱程度的显著反应出更加明显.
|
|
|
|
1 |
熊仲明,赵鸿铁,俞茂宏;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作用的受力分析与数值模拟[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
2 |
吴子超;杨雪强;;ANSYS用于模拟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作用中土的弹性模量的影响[J];广东建材;2009年07期 |
3 |
乔志炜;黄广龙;;控制差异沉降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及有限元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年04期 |
4 |
陈震,陈劲蕾,张海涛;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杨军;章杨松;;带大底盘地下室高层建筑地震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10年S1期 |
6 |
章跃初;箱形地基共同作用结构设计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年05期 |
7 |
江波;余天庆;;房屋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初探[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3期 |
8 |
王莺歌;共同作用数值分析中弹性与弹塑性地基模型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9期 |
9 |
乔以东;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刚度对箱形基础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刘瑛,徐颖;低矮建筑考虑框架—筏基共同作用的结构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12期 |
11 |
唐春海;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静力共同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
12 |
熊仲明,俞茂宏,赵鸿铁;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土共同作用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12期 |
13 |
董秀竹;张晨明;;基于共同作用的大型筏形基础设计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14 |
朱幼麟;寿光;;“多肢并联墙”法计算框架、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J];工程力学;1989年02期 |
15 |
吴永红,刘树林,张景恒,翁鹿年;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城市勘测;1997年03期 |
16 |
丁智潮;吴春林;王立;;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轻钢结构的受力影响分析[J];钢结构;2006年06期 |
17 |
黄芳;李勇强;吴春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附加内力的影响分析[J];浙江建筑;2008年11期 |
18 |
王宇辉,张强;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地基模型[J];山西建筑;2004年02期 |
19 |
李栋伟,汪仁和;弹塑性本构模型计算冻结壁应力场和位移场[J];低温工程;2005年05期 |
20 |
刘岸军;钱国桢;龚晓南;;土层锚杆挡土桩共同作用的非线性拟合解[J];建筑结构;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