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宝桐,郑修麟;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S1期 |
2 |
吴国发
,吴宝榕
,石纯一,卓兵;疲劳裂纹扩展全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机程序系统[J];钢铁研究学报;1985年02期 |
3 |
高惠临;谈育煦;王笑天;;超高强度钢中疲劳裂纹扩展方式的实验观察[J];材料热处理学报;1987年02期 |
4 |
乔世平;;采用电磁谐振型试验机快速测定疲劳裂纹扩展下限特性的方法(二)[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88年03期 |
5 |
艾素华,关少轩,冯泽民,葛景岩;显微组织对Ti_3Al-Nb系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5年04期 |
6 |
李红英;张希旺;;Q345钢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速率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24期 |
7 |
侯学勤;刘新灵;陶春虎;;FGH95合金高低周复合疲劳行为[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4期 |
8 |
朱丽英;陈明和;陈伟;;TC21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05期 |
9 |
王莺,高增梁,张芳,孙伟明,叶菁;316L钢高温疲劳裂纹扩展的规律研究[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5年02期 |
10 |
;用声发射技术研究疲劳裂纹扩展[J];机械强度;1978年05期 |
11 |
戴雅康;;低温淬火对车轴轮座处疲劳裂纹特性的影响[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79年04期 |
12 |
张平生,胡志忠,金达曾;钢的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电子显微断口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
13 |
刘泉深;吴振夫;;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门坎值的测定方法探讨[J];机车车辆工艺;1982年01期 |
14 |
陈道伦,王中光,姜晓霞,艾素华,师昌绪;马氏体含量对双相钢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87年04期 |
15 |
式田
,昌弘
,松本
,弘司
,李森;蠕墨铸铁疲劳强度和疲劳裂纹扩展动态的研究[J];铸造;1989年05期 |
16 |
邓蓉英;叶智军;刘淑华;邹定强;;铁素体-马氏体复相钢疲劳裂纹扩展和闭合效应[J];金属学报;1990年03期 |
17 |
任伟;王伟;张康达;;高应力集中区中的疲劳裂纹扩展[J];压力容器;1992年05期 |
18 |
林晓斌;形状不规则裂纹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11期 |
19 |
关辉,李劲,魏学军,柯伟;AISI 321不锈钢单周过载疲劳裂纹扩展的延迟效应[J];金属学报;1999年04期 |
20 |
王明星,刘志勇,翁永刚,宋天福,霍裕平;淬火条件对A356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