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新铁史崇善  
【摘要】:由于在高马赫数时进行的转捩试验的数据的离散很大,从而引入了单位雷诺数的影响,这给现行的牛顿流体的假设产生疑问,吸引人在研究扰动,失稳,分岔,以及混沌现象时如何考虑更能反映流体转扳现象的本质。本文讨论了带有松弛效应的非牛顿流体模型长时间平均近似相当于牛顿流体关系,讨论在引进了新的应力应变关系后由单位雷诺数带来的困惑得到的解释,以及由流体和刚体的应变残余的相同点得出在转捩前发生的TS不稳定性和三维不稳定性就可以和受剪切刚体的不稳定性的相似性。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和刚体力学相联系的转捩和失稳判别方法及湍流模型的新视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国锋;噪声对边界层转捩的影响[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4年01期
2 侯宏,杨建华;RBF网络用于边界层转捩中抽吸流优化控制[J];航空学报;2002年06期
3 曹从咏,J.M.A.Longo,R.Radespiel;再入飞行器迎风面边界层转捩的数值预估[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姚文秀,蔡春培,赵烈,王发民,赵桂萍;可压缩流动稳定性方程求解与转捩预测[J];计算物理;1999年03期
5 凌国灿,牛家玉,AlienT.Chwang;圆柱近尾迹流动转捩特征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01期
6 王发民,蔡春培,赵烈,姚文秀,王革;可压缩流动转捩的迭代求解[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7 龚安龙,李睿劬,李存标;平板边界层转捩过程中低频信号的产生[J];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8 李存标,洪钟祥,Kachanov,Y,S.,Borodulin,V.I.,Gaponenko,V.V.;边界层控制转捩研究的新结果──流场测量和流动显示[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9 严家祥,余斌;三维不可压缩层流、转捩、湍流边界层的数值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1年02期
10 田裕鹏;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红外技术;1994年06期
11 赵宗辅,膝永光;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测量与控制技术[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4年01期
12 陈健,崔桂香,许春晓,张兆顺;空间发展圆管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3年01期
13 刘佑华;暂态过程中分层流到塞状流转捩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0年06期
14 黄志澄;空天飞机的边界层转捩[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4年01期
15 刘宏,王发民,刘嘉,姚文秀,雷麦芳;钝锥绕流流动稳定性分析与转捩预报[J];计算物理;2002年02期
16 陈广业,高歌,尹幸愉;使用GAO-YONG方程组对不可压转捩/湍流平板边界层的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1期
17 是勋刚,陈启生;槽流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6期
18 舒先林,王铁城;测定三维边界层转捩区位置的热膜-红外法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19 李轶明,颜大椿;二维单一粗糙元对边界层转捩影响的实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0 黄章峰,曹伟,周恒;超音速平板边界层转捩中层流突变为湍流的机理——时间模式[J];中国科学G辑;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铁;史崇善;;转捩的新判定准则[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罗纪生;王新军;周恒;;层流-湍流转捩过程的关键因素[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李存标;;CS-soliton:它的性质和作用[A];流动显示’2002第五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周恒;罗纪生;王新军;;层流—湍流转捩的“breakdown”过程的内在机理[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湘江;张涵信;沈清;;局部大扰动诱导转捩的物理机理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袁湘江;张涵信;沈清;高树椿;;钝体头部大扰动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A];第四届《海峡两岸计算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马汉东;杨云军;周伟江;;高超声速流动转捩的数值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曹伟;;高温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转捩问题研究[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严硕;张晓天;刁晓伟;朱磊磊;单如月;;海豚减阻机理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迎春;司江涛;韩先锂;魏剑龙;;转捩对超临界机翼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边界层转捩过程的涡系结构和转捩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徐国亮;三维边界层流动失稳与Bypass转捩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熊俊;圆柱尾迹三维转捩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陈健;空间发展光滑圆管流动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2年
5 高波;二维定常超音速流中激波马赫反射的波系结构与转捩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范文元;非牛顿流体中的气泡行为及周围流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范晓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新军;转捩中“breakdown”的内在机理及周期湍流场中的涡粘系数[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李宁;基于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吴永健;横流不稳定性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湛棋;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方小杰;考虑变比热高超音速平板边界层转捩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博;二维可压缩流动转捩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盛英华;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二元翼型的气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5 李国平;二维方腔内非牛顿流体的格子Boltzmann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倩;非牛顿流体在环管中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永华;分形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的渗透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建瑜;谱方法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张小华;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马宗豪;定常流场下非牛顿流体在波壁管内的减阻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