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瘀毒辨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摘要】: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分子学发病机制的进展,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本病呈慢性过程,长期用药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与特色,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探讨以"血积"概括病名,确定瘀毒蕴结于髓为核心病机,以活血解毒法为治本等经验。临床观察发现,年轻及早期患者因肝郁、肝热致瘀者居多,老年及病程日久患者以脾肾气虚致瘀者多,临证当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及具体脉证,灵活运用疏肝行气、清肝泻火、滋补肝肾、调理脾肾等法,方能取得良效。
|
|
|
|
1 |
刘龙涛;张京春;陈可冀;史大卓;;中医“瘀毒”理论的文献研究概述[J];世界中医药;2008年02期 |
2 |
郗瑞席;张京春;冯妍;;“瘀毒”理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2期 |
3 |
张振千;;瘀毒理论在内科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18期 |
4 |
孙晓琦;薛博瑜;;从瘀毒论治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J];四川中医;2011年01期 |
5 |
孙晓琦;薛博瑜;;从“瘀毒”论治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6 |
张文江;苗青;张燕萍;;从瘀毒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浅析[J];北京中医药;2011年12期 |
7 |
刘绍龙,叶放,石祥奎,谢士达,白鹄,张建;消黄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年10期 |
8 |
孟云辉;王强;王延峰;;从瘀毒论治痔疮[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10期 |
9 |
刘基铎;何惠;古学奎;周迎春;肖明锋;;瘀毒清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1期 |
10 |
叶放,薛博瑜,周珉,周仲瑛;论湿热瘀毒与肝纤维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1 |
孟云辉;王强;;瘀毒理论浅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11期 |
12 |
陈浩;胡业彬;;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与“瘀毒”病因关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3 |
薛涛;“湿热瘀毒”与重症肝炎[J];陕西中医;1986年07期 |
14 |
胡世云,范武庆;瘀毒阻络与冠心病证治[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02期 |
15 |
胡世云,范武庆;瘀毒阻络与冠心病论治[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年01期 |
16 |
叶放;吴勉华;薛博瑜;周学平;李国春;;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2期 |
17 |
徐浩;曲丹;郑峰;史大卓;陈可冀;;冠心病稳定期“瘀毒”临床表征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2期 |
18 |
陈浩;苏伟;龚少愚;陆曙;;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9期 |
19 |
蔡小平;魏征;;恶性肿瘤中医证治新理论——瘀毒论[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3期 |
20 |
何国强;周世印;张和平;;痤疮从瘀毒辨治的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