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蒙古羊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摘要】:以体外培养的蒙古羊成纤维细胞为研究材料,通过染色体核型的制备与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蒙古羊染色体数目为2n=54,其中二倍体染色体占86%以上,第一对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第二、三对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其它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本试验对于探讨蒙古羊的起源与进化,基因定位、染色体的遗传多态性和纤维细胞库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梁海青;关伟军;岳文斌;;蒙古羊成纤维细胞系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年06期 |
2 |
陈虹,姜云垒,赵翰文,杨连玉,任志文;东北细毛羊和蒙古羊染色体组型特征及其与山羊染色体组型进化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3 |
左北瑶;对无角陶赛特羊×巴音布鲁克蒙古羊杂交一代羊毛品质变化的观察与分析[J];新疆畜牧业;1995年05期 |
4 |
白永飞,许志信,赵刚,杨静,宝祥;蒙古羊牧食行为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5 |
С.Л.波波柯夫;申強;;蒙古羊产肉性能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57年01期 |
6 |
张作才;;誉满中外的宁夏滩羊[J];中国农垦;1981年03期 |
7 |
欧阳熙;П.Кутенеэ;;蒙古绵羊奶的品质[J];中国畜牧兽医;1982年05期 |
8 |
袁志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肉品理化性状及食用品质的研究[J];特产研究;2006年02期 |
9 |
米五星;;介绍三个毛肉兼优用质绵羊品种[J];农村百事通;2007年14期 |
10 |
湯逸人;崔重九;蔣英;;內蒙及察北蒙古羊雜交改良研究报告第二号[J];畜牧兽医学报;1956年01期 |
11 |
С.Л.波波柯夫;申强;;蒙古羊产肉性能的研究[J];中国畜牧学杂志;1957年01期 |
12 |
杨树猛;杨勤;郎多勇;刘汉丽;普华才让;张玉林;杨秀兰;娘代才让;;甘加型藏羊与当地蒙古羊屠宰性能对比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
13 |
杨文华,周广祥,史立君,季景福,冯彦;北方高寒地区塑膜暖棚育肥蒙古羊试验[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4 |
袁纪平;钱宏光;李蕴华;巴图;张立岭;荣威恒;刘佳森;;蒙古羊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年01期 |
15 |
杨慈清;李小英;赵有璋;张光谋;;无角陶赛特改良蒙古羊的效果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6 |
许振英;东北绵羊及其改良经过[J];畜牧与兽医;1950年05期 |
17 |
王睦生;;粗毛羊用细毛羊改良中几个遗传性状的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1974年03期 |
18 |
李荣慧;杜秀英;葛廷玺;石克让;王文荪;孟繁瑞;金荣亮;李玉福;高玲;赵怀平;;不同年令蒙古羊生理常值测定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19 |
孟胡春;王安;康银山;傅长林;;高寒地带引入小尾寒羊纯种繁殖及杂交蒙古羊试验[J];草与畜杂志;1994年02期 |
20 |
吴红庆;;波×(寒×蒙)、陶×(寒×蒙)三元杂交羊生产性能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