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及其鉴定
【摘要】: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本文报道了06-07年先后3次对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橡胶树主产区进行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以已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橡胶树上发生为害的多主棒孢病菌和来自印度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进行了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与印度菌株间除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大小相似外,在最适生长培养基、温度、pH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以来自国内外的18个多主棒孢病菌菌株为研究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并进行了5.8S rDNA及其两侧ITS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发现,种内各菌株间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以上,但部分菌株间出现个别碱基的差异。根据ITS区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CorP1/CorP2)可以在供试的多主棒孢病菌中扩增出一条约277bp的特异谱带,而其余18个参试菌株和橡胶树叶片组织未能扩增出该特异谱带,检测灵敏度可达浓度为0.1pg的目标DNA。对从我国海南、云南和广西等地分离得到的17个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获得强致病力菌株HC-10;用该菌株菌丝体接种鉴定、粗毒素叶片穿刺接种和叶片萎焉生物鉴定等方法,对我国选育的45个巴西橡胶树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橡胶树种质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抗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在供试的45个品系中,抗病品系占13.3~17.8%;轻感病品系占66.7~73.4%;易感病品系占11.1~17.8%。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农药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发现,50%多菌灵WP和25%惠博EC的EC_(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2.7%博青、75%百菌清和50%硫磺悬浮剂的EC_(50)最大,抑菌效果最差;通过药剂抑制效果和成本的分析,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药剂是50%多菌灵WP、70%甲基脱布津WP、25%斯高EC、50%福美双WP、18%保治达EC和80%大生-M45 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