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尚泉,范丙阳,刘朋宇,石年珍;双季稻区景观多样性对保蛛控虱的影响(续) 2.稻田边界生境的蜘蛛、飞虱种群动态[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年05期 |
2 |
郑宏海,蔡灿,韩如旸,皇甫伟国,柴高坤;吡虫啉及其与杀虫单混配剂防治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试验[J];中国稻米;1996年01期 |
3 |
青志新,吴志华;20%乙酰·三唑EC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及对稻田飞虱与蜘蛛种群动态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
4 |
晋焯忠;闽北稻田蜘蛛种类、田间消长及与飞虱、叶蝉相关性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
5 |
杨兆波;赵彦卿;孟宪杰;;棚室蔬菜防治白飞虱五法[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11期 |
6 |
董波;孙国俊;季敏;李粉华;蒋林忠;;稻鸭共作对稻田飞虱的生物控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
7 |
蒋金炜,罗梅浩,郭线茹,郑晓军,高素霞;郑州郊区茄子和菜辣椒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季节特征[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8 |
吴进才,姜永厚,杨国庆,邱慧敏,刘井兰,王洪全;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J];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
9 |
吴珍泉;吴丽琼;魏然;陈元栋;兰天荣;;水稻田周围几种植物上飞虱着卵株率与密度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
10 |
付佑胜;赵桂东;熊战之;李茹;周玉梅;;几种药剂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11 |
邹运鼎,李磊,章炳旺,毕守东,娄志,丁程成,高彩球,李昌根;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及最优分割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
12 |
许再福,何俊华;寄生于贵州省稻田飞虱的螯蜂种类初报(膜翅目:螯蜂科)[J];昆虫天敌;1996年03期 |
13 |
林志伟,孙连财,高鲁疆;水黾对灰飞虱的天敌效应[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4 |
周宜贵;周福才;孙万庭;季松涛;;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
15 |
孙国俊;蒋林忠;蒋小春;李粉华;董波;季敏;朱明发;徐素雅;;稻鸭共作对稻田飞虱和杂草的生物控制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
16 |
巫厚长,程遐年,魏重生,邹运鼎;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
17 |
占志雄,邱良妙,傅建炜,魏辉,应朝阳,翁伯琦;不同牧草覆盖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8 |
邹运鼎,丁程成,毕守东,高彩球,曹传旺,刘小林,孟庆雷,李昌根;李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的聚类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
19 |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仇彩云;;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蜘蛛及飞虱种群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20 |
张飞萍;尤民生;;林丹烟剂对毛竹林冠与林下层节肢动物共有种及其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