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对黑尾叶蝉和褐稻虱产卵的影响
【摘要】:正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是稻黑尾叶蝉(Nephotellin cincticeps)和褐稻虱(Nilapanvata lugens Stal)的重要病原真菌,在自然流行的情况下,对虫口数量的消长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利用白僵菌防治该两种害虫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
|
|
1 |
张志涛;陈伦裕;;稻飞虱、叶蝉求偶鸣声研究初报[J];中国水稻科学;1987年02期 |
2 |
;水稻根区施药防治褐稻虱、黑尾叶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1979年07期 |
3 |
;上海地区黑尾叶蝉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1974年S4期 |
4 |
;褐腰赤眼蜂的保护与利用[J];今日科技;1975年15期 |
5 |
谢联辉,陈昭炫,林奇英;水稻类普矮病的研究Ⅰ.类普矮病——水稻上的一种新的病毒病[J];植物病理学报;1979年02期 |
6 |
;黑尾叶蝉和水稻矮缩病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1973年02期 |
7 |
阮义理;;水稻病毒病虫媒传染的研究[J];今日科技;1974年20期 |
8 |
林奇英;谢联辉;郭景荣;;光照和食料对黑尾叶蝉生长繁殖及其传播水稻东格鲁病能力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9 |
;头蝇(Pipunculus sp.)的初步研究[J];今日科技;1973年22期 |
10 |
金行模;张纯胄;;褐腰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田间发生动态以及保护利用途径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0年02期 |
11 |
陈其志,李百炼;防治黑尾叶蝉的序贯抽样[J];湖北农业科学;1983年07期 |
12 |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谢联辉;林奇英;;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
13 |
;“6711”防治二化螟、黑尾叶蝉[J];今日科技;1971年47期 |
14 |
;防治黑尾叶蝉 控制普通矮缩病[J];农业科技通讯;1975年05期 |
15 |
;二晚秧田中黑尾叶蝉虫口密度与水稻矮缩病发生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6年01期 |
16 |
顾正远;日本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J];昆虫知识;1986年02期 |
17 |
戴仁怀;倪林;张伟;;黑尾叶蝉几种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
18 |
陈声祥,阮义理,金登迪,林瑞芬,陈光堉,高东明;水稻黄矮病的发生及流行[J];植物病理学报;1979年01期 |
19 |
李德葆;盛方镜;;水稻普通矮缩病发生流行预测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1979年03期 |
20 |
谢联辉,林奇英,朱其亮;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Ⅱ.病害的分布、损失、寄主和越冬[J];植物病理学报;198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