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KX21-2孔钙质超微化石分析
【摘要】:正KX08-97321-2(KX21-2)孔,位于赤道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01°25.01′S,157°58.91′E),水深189m,由热带碳循环"973"项目的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所采集。该段岩芯长631cm,沉积物岩性均一,主要由浅灰色—白色的微体化石软泥组成,没有明显的生
|
|
|
|
1 |
唐祥华;东濮凹陷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成盐环境[J];科学通报;1986年04期 |
2 |
杨铁汾,赵江天,殷鸿福,杨逢清;甘肃合作早三叠世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3 |
段威武;;世界上最小的化石——钙质超微化石[J];大自然;2000年06期 |
4 |
黄永样;香港南部近海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5 |
郝诒纯,李蕙生;渤海沿岸及邻近地区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84年12期 |
6 |
王乃文,何希贤;北京平原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82年13期 |
7 |
徐钰林;西太平洋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化石带的划分[J];现代地质;1992年03期 |
8 |
孙镇城,杨革联,乔子真,杨藩,李东明,景民昌;我国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
9 |
赵京涛;曹奇原;李铁刚;;钙质超微化石的氧、碳同位素研究[J];海洋科学;2007年02期 |
10 |
刘传联;边缘海与大洋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群比较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3年03期 |
11 |
苏新,郭宪璞,丁孝忠;塔里木北部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J];现代地质;2003年04期 |
12 |
苏新;上新世以来东北北大西洋钙质超微化石组合的演变[J];现代地质;2000年03期 |
13 |
祝幼华,钟石兰,杨晓清;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由来初探[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1年03期 |
14 |
刘怀宝,D.K.Watkins;北美西部内陆海盆Niobrara组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意义Ⅱ:古环境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15 |
段威武;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钙质超微化石[J];古生物学报;1985年01期 |
16 |
刘怀宝,D.K.Watkins;北美西部内陆海盆Niobrara组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意义Ⅰ: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分带[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17 |
钟石兰,刘金陵,吴顺根,周山富;江苏海门王浩钻孔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的环境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
18 |
张静;于涛;潘家华;刘淑琴;万晓樵;;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富钴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
19 |
钟筱春,费轩冬;白垩系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在辽河盆地中它们与渐新统超微化石混存[J];科学通报;1985年12期 |
20 |
王勇军;陈木宏;陆钧;向荣;张兰兰;张丽丽;;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