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凯勋,梅洪君,陈新;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人工更新造林鼠害调查报告[J];生态学杂志;1990年05期 |
2 |
魏正一;;泰加林中的稀客——貂熊[J];大自然;1985年03期 |
3 |
秦秀峰,郭原生,刘旭光,付善明,张广纯;大兴安岭北部晋宁期片麻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4 |
赵鹏武;郭广猛;魏江生;王树森;周梅;苏日娜;宋彩玲;海龙;;大兴安岭北部冻土中CO分布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
5 |
高玮;相桂权;;大兴安岭北部夏季森林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J];野生动物;1988年06期 |
6 |
黄学文;韩山鹰;;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泛北极植物种的生态类型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7 |
张齐兵;林区火灾后植物群落与冻土环境的多元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3年01期 |
8 |
孟元林,肖丽华,侯创业,张庆昌;青海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油意义[J];岩石学报;1999年04期 |
9 |
蔡雄飞;李长安;占车生;顾延生;;民和盆地南缘盐锅峡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9年03期 |
10 |
王建平;孙振江;李佐汉;;大兴安岭北部东方林场银异常找矿前景[J];物探与化探;2006年03期 |
11 |
邱扬;李湛东;张玉钧;徐化成;于汝元;;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
12 |
吴仁贵;周万蓬;祝民强;余达淦;刘忠厚;;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转变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探讨[J];铀矿地质;2007年04期 |
13 |
张雷;刘招君;杨婷;杜江峰;侯伟;张健;;吉林省松江盆地下白垩统大砬子组上段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3期 |
14 |
林卫东;郝银全;;银额盆地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15 |
武广;陈衍景;糜梅;朱明田;刘军;;大兴安岭北部小伊诺盖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2期 |
16 |
胡广;胡文瑄;曹剑;姚素平;谢小敏;高玉巧;;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
17 |
吴悠;陈红汉;肖秋苟;耿峰;;青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活动热流体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
18 |
戴竞波,李恩英;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雪盖对地温的影响[J];冰川冻土;1981年01期 |
19 |
刘殿军,李群,任玉学,殷玉国,王纫兰;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梨树组的建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20 |
陈荣林,朱宏发,陈跃,徐良发;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下白垩统风成砂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4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