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红树林植物花粉形态光学显微再观察
【摘要】:正早在1977年,荷兰孢粉学家 J.Muller 等对红树科的红树属6种植物以及2杂交种的花粉进行了 LM、SEM 和 TEM 的观察研究,并对化石花粉的分布及其沉积历史进行了评价与讨论。 1969和1978年,J.Muller 又对海桑科海桑属5种植物的花粉先后进行了 LM、SEM 和 TEM 观察研究,后者的研究应用了当时 SEM 和 TEM 的新技术,对前者研究所观察的2种花粉材料进行了再观察,详细报道了两种花粉外壁的结构层,评价了其外壁结构层及其结构功能的指示意义。国内也曾有过类似的研究,但尚无高质量的相关类群的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报道。早在1975年,王开发等对部分红树林植物花粉进行了显微观察。1989年刘兰芳等对中国分布
|
|
|
|
1 |
张金谈,王伏雄;孢粉形态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88年02期 |
2 |
莫日根;;试论花粉形态在种内变异的意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3 |
方明渊,杨满业;四川银莲花属(Anemone)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4 |
莫日根,白学良,曹瑞;小叶锦鸡儿及其两个近缘种花粉形态种内多态性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5 |
杨德奎;宋立波;宋艳梅;;悬铃木科花粉形态的研究[J];山东科学;2007年05期 |
6 |
张雪梅;何兴金;;西南地区前胡属植物的孢粉学研究补遗[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廖亮,徐玲玲;国产毛茛组植物孢粉形态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03期 |
8 |
刘炳仑;中国马鞭草科植物的花粉形态[J];植物研究;1985年04期 |
9 |
龙活,何丽卿,徐祥浩;中国梧桐科植物花粉类型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0 |
王镜泉;;甘肃杨柳科花粉形态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5年06期 |
11 |
敖成齐,陈功锡,席嘉宾,郑政伟,张宏达;山茶属短柱茶组花粉形态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2 |
席以珍;;中国藤黄科(Guttiferae)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年01期 |
13 |
王白坡,陈清益,朱桂寿;梨品种花粉形态和花粉生活力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14 |
刘聪莉,王曼华;烟台地区主要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态[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15 |
宛涛;卫智军;杨静;赵晟;;内蒙古三种草原类型中主要植物花粉形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6 |
张清其,刘剑秋,吴文珊;蓖麻的花粉形态及营养成分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7 |
翟大彤;新疆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18 |
黄勇,刘庆代,桑青,张千朋;山东车前属(Plantago)花粉形态的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9 |
张明理,田希娅,宁建长;锦鸡儿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J];植物分类学报;1996年04期 |
20 |
张玉兰,王开发,李珍,刘兰芳;我国海桑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生态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年02期 |
|